连骨都侯都忍不住抽了抽鼻子。
少年捧着麦饼,蹲在篝火旁,一边吃一边问:
“郦先生,学堂里教什么?
俺能去吗?
俺想认识字,以后能知道俺们的鱼能换多少粟米,不用再被商队骗。”
“当然能去!”
郦食其摸了摸少年的头,“学堂里教认秦字、算算术,还教你们大秦的故事。
你学会了字,能自己写卖鱼的账本,能看懂商队的价目表,再也不会被人骗了。
去年呼伦贝尔的巴图,跟你一样大,现在都能帮部落写归附文书了。”
骨都侯看着儿子渴望的眼神,又看了看铁锅里翻滚的鱼汤,
心里的疙瘩渐渐松动了。
他舀了一碗鱼汤,喝了一口,眼睛瞬间亮了:
“这汤……真比土锅煮的鲜!没有糊味!”
“这就是铁锅的好处。”
郦食其趁机说,“骨都侯,俺们大秦,不是要征服你们,
是要跟你们一起过好日子。
你们打渔晒盐,俺们给你们提供铁锅、种子、学堂,你们的日子能过得更好,
俺们大秦的百姓也能吃到你们的鱼和盐,这是互利共赢,不是谁欺负谁。”
这时,帐篷外传来一阵马蹄声,是第四预备队的队长带着几个士兵,
拉着一车东西过来了——车上装着十几口铁锅、几袋稻种,还有一些治疗冻伤的药膏。
“郦先生,这是给部落的礼物,陈农官特意让俺们送来的,
说要是他们归附,明天就派农科学生来教他们种稻子。”
骨都侯走出帐篷,看着车上的铁锅和种子,又看了看士兵们和善的眼神,终于放下了手里的弯刀。
他走到郦食其面前,深吸了一口气:“郦先生,俺信你。
俺们部落,愿意归附大秦,认秦籍。但俺有个条件,俺们还想在辽河岸边打渔晒盐,不想被你们赶走。”
“放心!”
郦食其拍着骨都侯的肩,
“大秦的规矩,归附的部落,还住原来的地方,还干原来的营生,
俺们只会帮你们过得更好,不会赶你们走。
明天,俺就让人帮你们建暖棚,送更多的种子来,
让你们的娃能上学堂,让你们冬天能住暖和的房子,能吃上热鱼汤。”
三、归附后的热闹:建暖棚,学种地
第二天一早,第四预备队的士兵就跟着骨都侯的族人,
在部落旁选了块平坦的地方,开始建暖棚。
巧成城送来的预制木架派上了用场,士兵们和族人一起拼木架、垒火墙,不到一天时间,
两座宽敞的暖棚就建好了,里面铺着厚厚的干草,
火墙烧得旺旺的,比原来的帐篷暖和多了。
陈农官派来的农科学生小李,带着族人去辽河岸边选种稻的地,
教他们怎么翻土、怎么插秧:“这‘渔稻’,不怕水,
你们在稻田里还能养鱼,稻子熟了收稻子,鱼长大了收鱼,
一举两得,比你们只打渔晒盐强。”
骨都侯的妻子和部落里的妇人,围着送来的铁锅,学着用它煮鱼汤、烤粟米饼,脸上满是笑容。
一个妇人拿着刚烤好的粟米饼,递给郦食其:
“郦先生,你尝尝,用这铁锅烤的饼,又香又软,俺们以前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饼!”
少年跟着学堂的先生,拿着简体字课本,学得格外认真,
很快就学会了写“骨都侯”“郦食其”“大秦”这几个字,还在木头上刻下来,
挂在暖棚的门口,骄傲地对族人说:
“俺认识字了!俺是大秦人了!”
骨都侯看着部落里的变化,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他走到郦食其面前,手里捧着一包新晒的盐:
“郦先生,这是俺们部落今年新晒的盐,送给你们,
感谢你们送俺们铁锅、种子,帮俺们建暖棚、设学堂。
以后,俺们就是大秦的百姓,会好好打渔晒盐,好好种稻子,不给大秦添麻烦。”
郦食其接过盐包,笑着说:“骨都侯,不用谢。
以后,你们要是有困难,比如打渔的网破了,种稻的种子不够了,随时跟俺们说,俺们第四预备队会帮你们解决。
你们的盐,以后可以跟商队换更多的东西,比如彩布、工具,让你们的日子过得更好。”
四、游说传捷报:小部落归心,辽东稳
接下来的几天,郦食其又带着第四预备队的士兵,去了辽河下游其他几个乌桓小部落。
有了骨都侯部落的例子,这些小部落的首领们再也没有顾虑,
纷纷表示愿意归附大秦——他们看到骨都侯的族人有了铁锅、建了暖棚、娃能上学堂,
都羡慕得很,知道归附大秦不是坏事,是能过上好日子的好事。
不到半个月,辽河下游的五个乌桓小部落都归附了大秦,
认了秦籍,第四预备队帮他们建了暖棚、送了种子、设了学堂,还帮他们开通了跟商队的联系,
让他们的渔盐能卖个好价钱,让他们能换到需要的铁锅、彩布、工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