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很多时候也存在着刻板偏见。
比如小赵、小李、老王之类的。
小赵,一听就知道是秘书,小李一听就是司机,老王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隔壁的同道中人。
复姓也是如此,比如诸葛,一听这个姓就知道这人一定很聪明,还有司马,那不用想,绝逼不是好鸟。
还有一个姓氏,轩辕,这个姓氏代表的意义十分高大上,古老、传承等等等等。
《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因以为名,又以为号。
这个姓氏就是上古时期的贵族身份象征,在真正的历史中,到了先秦时期,轩辕这个复姓就渐渐演变成了单姓,轩,或辕。
大虞朝,就有一家姓轩辕的。
这个姓氏原本姓“轩”,而非轩辕,自称是轩辕后人,事实上根据一些历史记录,人家祖上也的确姓轩辕。
前朝开朝皇帝姬玄通,当年那是出了名的猛,开朝之前,东南西北外加一个中,趟了个遍儿。
打着勤王的名义,带着兵赶到京中,将朝堂上那些整天给草原人上供当儿子的官员们,杀了个遍儿,让傀儡皇帝摆脱朝臣的控制,之后当了个王,有点类似于摄政王。
结果这家伙没继续留在京中,而是亲自带兵北上收复失地,将草原人彻底赶回草原,最后留下精兵悍将组成北军,防患草原人卷土重来。
北边消停后,姬玄通回到京中开始了第二轮的大清洗,尸位素餐的、酒囊饭袋的,能杀的全都杀了,杀不了的,全都撵到东海吃海蛎子去。
京中搞的差不多了,又带着一群虾兵蟹将赶赴南地,将地方豪族揍了个遍,之后强迫他们出钱出人出力建南关,南关建成之前,跑到山林中一边杀人,一边放火。
他带着兵在山林中放火杀人,后方建立城关,整整四年,愣是没一个异族杀到城关前。
南关建成后,姬玄通将大部分悍卒留在了南关,组成了南军,再次离开。
这一次姬玄通连京中都没回,而是去了西域,一路调兵遣将凑集了八万大军,屠灭了当年在西域腹地地盘最大的金刹国,一共历时两年,去的时候时候一年,回来的时候一年。
将东、南、西、北全部搞定后,姬玄通这才班师回朝。
就这位前朝开国皇帝的威望、名声,那都不是如日中天了,他都日穿大气层日出银河系了。
就说一件事,当年姬玄通的二儿子战死沙场,京中朝廷文武百官,认为当朝皇帝应该陪葬,以表皇室与朝廷对姬玄通的忠心。
姬玄通是上午入京的,当朝皇帝是下午退位的,当夜满朝文武就给姬玄通量身定制了一套龙袍,龙椅都清洗的干干净净,皇帝退位之前亲自收拾的。
姬玄通也不客气,直接登基改朝换代,国号都换了。
出来混,肯定不是靠单挑,需要有亲密战友,有马仔,姬玄通同样如此,杀伐征战各种莽,下面也有一群猛将谋士,其麾下头号战将,名为轩景行。
姬玄通登基后,论功行赏,首个要封的就是轩景行,一路走来陪伴着生死的最大功臣。
然而这位跟着姬玄通出生入死无数次的大将军,只要一个封赏,那就是回归祖姓,也就是轩辕这个姓氏。
姬玄通自然恩准,轩景行也就成为了轩辕景行,其后人的姓氏也成了轩辕这个复姓。
姬家后代一直当皇帝,当天字头的皇室宗亲,然而轩辕一门却渐渐地与皇室渐行渐远,倒是没远离权利中枢,而是成为一个世家,租金足赤的世家,再不如祖上那般以国家利益为先。
不管怎么说,人家祖上阔气过,到了现在依然阔气,前朝开朝到现在改朝换代,丞相宰相一类的官职,出了七八个,什么尚书、左右侍郎,人家都看不上,混也是混三省,混宰辅,要不就是地方大员,一道一把手知州这样的。
值得一提的是,祖上是靠军功起家,轩辕家的后人,却再无从戎之举,全是文臣。
一句话,南地三道第一世家,正是轩辕家。
“饭,可以乱吃,话,殿下还是不要乱说为妙。”
唐云目光幽幽,口气幽幽,表情幽幽,各种幽幽。
“别说现在没有任何证据指向轩辕家,就算有,只要是没铁证,任何人敢说轩辕家是乱党,我们这些查乱党的不用吭声,想来宫中会第一个将乱说话的人剁成肉沫,哪怕是你赵王府。”
“唐少监言重了。”
姬承颐微微一笑:“牛将军问本世子,这南地谁可如殄虏营贼首那般,多年来暗中兴风作浪未露出任何蛛丝马迹,本世子是直性子,如何想的,就如何说了。”
“殿下怕不是忘了,前朝时殄虏营势大,轩辕家可是退出了。”
“本世子岂会忘,反而是唐少监莫要忘了,这殄虏营本就是轩辕家筹办的,是真退,还是假退,谁又能知。”
唐云意味深长的看了眼姬承颐,随即站起身:“下官公务繁忙,若殿下无其他的事,还请离去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