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锦,不懂经济学是什么意思,他只懂现在真的命悬一线了。
曹未羊一声平淡的“留不得”了,让梁锦知晓,他很有可能无法活着离开帐中。
牛犇与马骉四下看着,让梁锦知晓,这二人正在寻找着藏尸的工具。
轩辕敬眼神狠辣,目光所看之处,正是梁锦的咽喉、心口。
阿虎,已经摸向了腰后的短刀。
每个人的表情,表现,都被梁锦看在眼中。
退到角落的梁锦,强打精神,第一次感觉自己离死亡如此之近。
“唐云,本官知你不懂,可你要懂,一定要懂!”
没头没尾的说了一句,梁锦吼道:“大量银钱入了关内,并非好事,金银铜,只是金银铜,于朝廷而言,是平衡,平衡之物,这平衡之物与物价有关,与阶层利益有关,更与国库有关,朝廷得知关外有银,无不兴高采烈,可他们,可你唐云,只是看眼前之利,却看不到长久之害,危害到江山社稷的长久之害,唐云,本官未说玩笑话,知你不懂,可你定要叫本官讲清楚,本官教授于你,本官告知于你,一个时辰,不,半个时辰,半个时辰本官…”
“直接影响,深层连锁反应,长期后果。”
唐云轻声打断道:“银铜复本位,铜钱面额小,价值低,用于百姓,百姓用来进行小额交易,坊间最常用的货币,而银,单位价值高,用于大额交易,如缴纳赋税、商业批发、土地买卖、官员俸禄,朝廷、官府、商人、士绅阶层所使用的大额货币,日常贸易、赋税缴纳、财富储存都依赖白银,需求相对稳定,这就是你口中的平衡之意。”
说到这里,唐云指了指面前的凳子,示意神情略显恍惚的梁锦坐下。
梁锦满面狐疑:“连这你都懂,你…你为何会懂?”
阿虎、轩辕庭、轩辕敬,动作整齐划一,拿出了小本本,开始记录。
牛犇和马骉二人面面相觑,没听明白。
曹未羊颇为意外,看了眼梁锦,又看了眼唐云,静静的站着,没有出声打断。
老曹多少也懂点,但是他是死活想不明白,梁锦这种狗官怎么也会懂,相比梁锦,他更诧异的是,唐云怎么也他娘的懂这种事,看这意思,唐云似乎比梁锦还懂?
唐云也挺怪的:“我明白经济问题,不奇怪,奇怪的是你这种狗官为何也会懂,坐下,我先不杀你,至少现在不杀你。”
原本听到“不杀你”三个字,梁锦是应开心的,可正是因唐云一副要考校,要讨论的模样,反而令他更加担惊受怕了。
因他以为唐云不懂,因他想着,可以教授不懂的唐云。
可他万万没想到,唐云非但懂,而且似乎懂的很深。
“我让你坐!”
“是,坐,是是。”
梁锦紧张不安的走了过来坐下了,屁股只坐了一半,一副准备随时逃跑的模样。
“当大量银矿突然涌入关内,白银就会出现爆发式增长,这也必然会导致白银的 购买力下降,也就是银价下跌,是吧。”
没等梁锦回答,轩辕庭不解的问道:“千文铜为一贯,五贯为一银,这都是定数啊,怎地会下跌?”
“非也。”梁锦看似是回答轩辕庭,实则紧张不安的望着唐云:“千文铜钱可去钱庄兑换一张一贯银票,不假,可要用五贯钱去兑换一两银,换不了。”
“不错,兑换不了。”唐云笑着说道:“理论上可以兑换,但钱庄不会兑换给百姓,而是兑换给商贾或是官府,大额交易,没人会拉着几车铜钱,会用银票,可很多世家不认银票,因为银票是官府发的,相比而言,更稳定的是银。”
说到这里,唐云望着梁锦正色道:“不要试图卖弄,我问,你答,当成考校也好,当成交流也罢,记住,关乎你的性命,你的价值。”
梁锦连忙坐直了身体:“是。”
“若大量银矿流入关内,银价会缓慢下跌,会下跌多少?”
“南地,少则一成,多则二成。”
唐云对这个回答比较满意,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大量只是一个概数,梁锦认为这个“大量”,应该是仅仅补充国内三到五年白银缺口的数量,市场还有缓冲的空间。
“那么如果比关内银的总量还多的银流入关内,下降多少?”
“五成。”
不少人倒吸了一口凉气,半信半疑。
唐云依旧很满意:“说具体一点。”
“如远超关内白银总量,银价会在数年内跌至五成以上,乃至出现银贱如铜的情形,如一两白银可购一石米,银价下跌后,需要二两银才能买一石米,物贵银贱,不加以制止,银,买不了粮,只有铜可买。”
“出现这种情况之前,征兆是什么?”
“坊间百姓,农人、上工、商贩,以铜钱或实物为主,佃农收粮、工匠得铜,但缴纳赋税是折银缴纳,当银价下跌、物价高涨时,农人卖出粮食换铜钱,再用铜钱兑白银缴税,以各地官府狗官的嘴脸…后果不堪设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