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刚过,瓯江的冰就开始融化,江水带着初春的暖意,缓缓流淌。永嘉郡的族人们,也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季节——春耕和基建,同时拉开了序幕。
都城的城门口,一支由两百人组成的“修路队”正准备出发。队长是虎,队员里有永嘉的老族人,也有瓯海的年轻人,他们手里拿着铁镐、铁锹,肩上扛着帐篷和粮食,脸上满是期待。“大家都准备好了吗?我们这次的任务,是修通都城到泽雅部的水泥路,还要顺便修好运矿的道路,大家有没有信心?”虎站在队伍前,大声问道。
“有!”队员们齐声回答,声音响亮,充满了干劲。
妫含亲自来为他们送行,手里拿着一张详细的路线图,递给虎:“路上要注意安全,遇到困难就派人回来报信。基建组的阿木会在后面跟着,帮你们解决技术问题。”她又从怀里掏出几包草药,“这是治疗外伤和感冒的草药,你们带着,要是有人受伤或生病,能及时治疗。”
虎接过地图和草药,重重点头:“首领放心,我们一定按时完成任务,不辜负您和族人们的期望!”
随着虎一声令下,修路队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他们沿着瓯江的支流,朝着泽雅部的方向走去。一路上,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饿了就啃干粮,累了就睡在帐篷里,却没有一个人抱怨——他们知道,这条水泥路,连接的不仅是都城和泽雅部,更是族人们的希望和未来。
与此同时,在山间盆地里,另一支“开垦队”也开始了工作。农艺师阿禾带着一百多名族人,正在清理盆地里的杂草和石头,为播种做准备。“大家把石头都捡出来,杂草要连根拔起,这样土壤才能疏松,水稻才能长得好。”阿禾一边示范,一边喊道。
族人们纷纷行动起来,有的弯腰拔草,有的用铁锹铲石头,还有的在平整土地。来自泽雅部的阿林,也加入了开垦队,他手里拿着一把新的铁锄,用力地挖着土,脸上满是汗水,却笑得格外开心:“以后我们泽雅部的族人,也能吃上自己种的大米了!”
农艺师阿禾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不仅能吃大米,我们还会在这里建一个‘育苗棚’,培育最好的水稻种子,以后整个永嘉郡的水稻种子,都能从这里供应。”
阿林听得眼睛都亮了,挖地的力气更足了。他想象着秋天的时候,盆地里满是金黄的水稻,族人们丰收的场景,心里充满了期待。
在泽雅部的茶园里,“茶叶工坊”的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基建组的工匠们,正在搭建工坊的木架,永嘉的茶艺师傅则在旁边,教泽雅部的族人怎么采摘茶叶。“采摘茶叶要采‘一芽二叶’,这样的茶叶最嫩,泡出来的茶水最香。”茶艺师傅一边说,一边示范着,“采下来的茶叶要及时摊开,不能堆在一起,不然会发热变质。”
泽雅部的首领阿泽,亲自带着族人学习。他看着眼前的茶园,又看了看正在建设的茶叶工坊,心里满是感激:“以前我们的茶叶,只能自己喝,或者用很低的价格换些东西。现在有了茶叶工坊,有了茶艺师傅的指导,我们的茶叶肯定能卖个好价钱,族人们的日子也能越来越好。”
茶艺师傅笑着说:“不仅能卖好价钱,我们还会教大家制作‘炒青茶’‘红茶’,让茶叶的种类更多,满足不同人的口味。以后,永嘉郡的茶叶,说不定能卖到更远的地方去。”
阿泽听了,心里更高兴了。他知道,泽雅部的茶叶,以后会成为永嘉郡的一张“名片”,让更多人知道泽雅部,知道永嘉郡。
在郡学的各个分院里,孩子们也开始了新的学期。先生们拿着新编写的《永嘉茶经》《永嘉地理》,走进教室,教孩子们认识永嘉郡的物产和地理。“大家看,这是我们永嘉郡的茶叶,主要产自茶山部和泽雅部;这是我们的铁矿,主要在东部的山林里……”先生指着课本上的插图,耐心地讲解着。
孩子们听得认真,不时举手提问。来自景山部的阿山,看着课本上的铁矿插图,忍不住说:“先生,我爸爸就是勘探队的,他说东部的铁矿品质很好,能炼出最好的铁!”
先生笑着点头:“没错,我们永嘉郡的资源很丰富,只要大家好好学习,将来就能用知识开发这些资源,让永嘉郡变得更强大。”
春日的阳光,洒在永嘉郡的每一个角落。修路队的铁镐在山间回响,开垦队的笑声在盆地里荡漾,茶叶工坊的木架在茶园旁升起,郡学的读书声在部落里回荡。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也是永嘉郡开启新征程的春天。
妫含站在议事堂的窗前,看着窗外生机勃勃的景象,心里满是欣慰。她知道,永嘉郡的建设之路还很长,但只要所有族人团结一心,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让永嘉郡成为这片土地上最繁荣、最和平、最幸福的家园。
瓯江的水,还在缓缓流淌,它见证了永嘉郡的诞生,也将见证永嘉郡的成长。而妫含,这个来自二十一世纪的幼儿园老师,如今已经成为了永嘉郡的灵魂。她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带领着族人,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着属于他们的传奇。
喜欢我穿越在温州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我穿越在温州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