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青还把对未来电影院的畅想一并告诉给谢晋。
“电影院的设施肯定要更新。
屏幕要更大、颜色更鲜艳、细节更丰富、人物更立体真实。
这些都是把观众拉回电影院的手段。
谢导,你想想为什么《泰坦尼克号》能在国内拿3.6亿华币?
那还是七年前!
观众在电影院看见船撞冰山时有多激动!
家里那个小电视能体会到吗?
以后差距只会越来越大,要不然去电影院看电影会是件很没有意思的事情。”
“我来之前,听小任说,你也要建电影院。
你建的电影院和你刚才说的一样吗?”
本以为李元青会给出肯定回答,没想到他依然摇头。
“现阶段,我追求数量。
建成一条院线是当务之急,至于内部设施,还没到全面升级的时候。”
“你不得领先于其他人?
这会儿怎么不用升级了?”
“谢导,你可能很久没去过美利坚了。
你大概率不知道,美利坚电影技术迭代速度超乎想象。
我现在若是全面升级,砸钱买最先进的设备。
过两年,美利坚来一次技术革新。
我之前买来的设备全成了应该被淘汰的上一代产品。
因此,为了避免这些损失。
用最普通的设备才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等他们真正实现一次质的飞跃,更换兼容的最新设备才是最佳选择。”
谢晋听到这已经迷糊了。
说到底,他是个耄耋老头,就算心里认为自己能够接受新事物,可真当新思潮、新技术的产物摆在面前,迷茫才是他最正常的表现。
谢晋选择放弃询问那些搞不明白的技术。
他又开始拿着剧本,要求李元青多开几次总结会、剧本会...
这是他们那代导演的拍摄常规经验。
每天拍完就得总结当天得失,再把剧本做的更精细,内容再丰富些。
谢晋坚持认为,这么做能让电影质感再上一层楼。
可李元青内心却在经历煎熬。
自己和刘奕菲的约会已经因为各种原因泡汤四五次了,再这么把弦绷紧,他感觉要疯了。
“谢导,今天就开总结会吧。
剧本会少开一两次没关系,毕竟昨天的剧本会,精改的内容足够我们拍三五天。”
“那也行,反正剧组里你是老大。
我们都要听你的。”
谢晋人老成精,虽然研究不明白技术,可研究人性,他早就看透了。
因此,他一眼就看出来是李元青想偷点懒。
这要换做姜闻。
他能把剧本会从收工开到天亮。
谢晋只能叹息。
“或许新时代的导演真跟我们不一样。”
另一边。
李元青就算真想约会,也不能离开剧组太远。
这里虽然是城乡结合部,离真正的上海市区很远。
但依然有不少记者在酒店、片场外蹲守。
盼望着能拍一个“大新闻”。
毕竟现在的刘奕菲正当红、李元青话题也高,两人若是在片场外同时出现,内地记者也能和香江狗仔一样,编出几百几千字演绎故事。
因此,为了避免麻烦。
两人就在酒店房间里,依偎在沙发上,一边看电视一边聊聊天。
电视调到了广东电视台。
《少年天子》正在电视台热映。
“元青哥哥,这电视剧前几集有点压抑啊,好像都和死亡有些关系。”
死太监、观行刑...
邓朝演的顺治似乎一直在面对恐惧,而那些人却又让他一次次观摩尸体,直面死亡。
李元青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这是刘恒根据原着写的,他可能觉得这么写会让故事更有深度吧。
而且,最后顺治出家乃至自尽。
开头这么写也算是首尾呼应了。”
刘奕菲仰头看向李元青。
“那历史上顺治真的出家了吗?”
李元青笑道。
“这就是历史谜团了,民间野史都说他出家了,官方记录说他去世了。
具体什么情况,还是留给史学家去研究吧。”
自开播后,《少年天子》最大的负面影响就是来自史学界。
一些历史专家发现改编后的历史剧与原着、历史记载之间的存在许多差异,认为改编后的《少年天子》戏说炒作的成分多,没有完全遵循原着,有些地方为了刻画人性的细节有违背历史记载之处。
不过收视率还行。
地方台有六家在这几天签订了购片合同,会陆续轮播至年底,争取明年年初上星。
届时,电视剧成本差不多便能收回了。
另外,湾湾八大戏剧台也来洽谈购片,能登陆内地之外,这也是青奕公司影响力与日俱增的见证。
看了两集。
李元青和刘奕菲都还不想睡,好不容易的独处时光,连刘晓丽都没来打扰两人,那不得再多待一会?
“要不,我再放一部电影?”
“可以。
元青哥哥,你打算放哪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