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申海大道政府遇袭案”彻底宣告结束。
来自东京本土的最终裁决,为喧嚣数日的骚乱画上了一个句号。
尽管陈轩在报告中,将大部分责任都推给了伪政府,但本土不是傻子,不可能真的相信那份报告。
相反,日本之所以扶持“申海大道政府”,其最终目的乃是为了稳定申海和淞沪占领区,以便腾出手来,集中力量支持前线的战争。
自围困金陵到现在,已经快两个月了。
帝国士兵被牢牢的挡在城外,无法越雷池一步。
持续的流血,大量的物资消耗,让内阁非常不满,催促军部尽快攻占金陵,增加政治上的筹码,惩罚华夏抗日并迫使华夏改变政策,打击华夏国军民的抗战意志,瓦解华夏的抵抗力量。
所以,表面上不可能将所有的责任归咎于伪政府,可以警告,但不能打击过重。
即使做做样子,对特高科、宪兵队、派遣军也不能一点惩罚都没有。
所以……
佐藤健太郎,记大过,留职察看。
宪兵队中泽胜男中佐,被解除职务,降为少佐,调往沦陷区一个县城,负责当地治安。
派遣军小林光一少佐,被记大过,调离申海,发配至华中前线某个步兵联队。
一场本应掀起滔天巨浪的重大事件,就这样落下帷幕。
“五十大板”落在特高科、宪兵队、派遣军三方身上,完全不痛不痒。
尤其是佐藤健太郎,所谓的“留职察看”,在土肥原贤二急需用人之际,几乎等同于毫发无伤。
至于另外“五十大板”,则落在新成立的“申海市大道政府”及其警察局身上。
“此事全权交由特高科处理,务必将所有潜伏的抗日分子连根拔起,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
同时,日本又给予伪政府大笔经费,扩充机构,扶持代理人,督促伪政府迅速投入工作,恢复申海秩序,稳定经济和商业。
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
土肥圆自然明白本土的意思,将此事交给了在本次事件中表现惊人的小野寺信彦。
这个时候,张发魁挑选的精英也通过秘密渠道,陆续抵达申海,随后便被陈轩安排加入警察局。
一切正如陈轩的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另一边,特高科总部。
土肥原贤二坐在他那间烟雾缭绕的办公室里,肥硕的手指敲击着桌面。
浦东事件再次暴露了他麾下人手的不足。
松井石根遇袭让他损失了大批亲信,虽然凭借手腕暂时压制了原申海特高科的势力,但根基依然不稳。
武田浩一的失踪更是雪上加霜。
他看着手中关于特高科科长中岛纯一郎近期“行踪诡异”报告,眼中寒光一闪。
这次事件,或许正是拿下这块绊脚石,彻底掌控特高科的机会。
其实,中岛纯一郎也有向土肥圆表达过忠诚,甚至在土肥圆刚刚来到申海那会,全力配合对方掌控特高科,将自己的权利和特工名单全部交了出去。
但由于陈轩搞出来的一连串匪夷所思的事件,导致土肥圆根本不敢相信申海特高科。
中岛纯一郎的“投诚”,更是被他当成别有用心之举,目的就是打消自己的戒心,以退为进。
忍辱负重,韬光养晦。
这种小伎俩,也想瞒过他土肥圆。
所以,中岛纯一郎他撸定了。
“是时候回一趟本土了。”
土肥原喃喃自语。
他需要亲自回去,从陆军中野学校、从关东军特务机关,挑选一批真正精锐,一批绝对忠于自己的干将,来充实如今外强中干的申海特务机关。
但在离开之前,他需要确保申海的局面,尤其是对军统“申海站”的追查,不能停滞。
与此同时,宪兵队和派遣军内部因中泽和小林的倒台而空出的权力位置,也引发了一波不小的动荡。
陈轩的另外两个分身——吉田贞一和堀越二郎,早已蓄势待发。
吉田贞一在宪兵队,凭借其家族在陆军省的关系网,再加上十万日元的打点,很快便获得了上面的支持。
堀越二郎在派遣军司令部,也在暗中运作。
萨摩藩海军世家在陆军中虽显另类,但人脉同样不浅,加上十万日元的打点费。
总共二十万日元的巨款砸下,所谓的“资历尚浅”不再是问题。
在权力与金钱的双重驱动下,晋升令如期而至:
特高科,小野寺信彦大尉,晋升陆军少佐,任情报课副课长。
宪兵队,吉田贞一大尉,晋升陆军少佐,任特高课课长,接替部分中泽胜男原有职权。
派遣军,堀越二郎大尉,晋升陆军少佐,任司令部参谋副官,职权涵盖部分宪警协调及情报汇总。
陈轩手中的三张牌,在这一场风波之后,非但没有受损,反而全部成功晋级,占据了更关键的位置。
一个以“小野寺信彦”为核心,横跨特高科、宪兵队、派遣军三大系统的隐形三角权利网络,初步成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