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 2032年12月30日 上午9:00 国家科学院核心区)
冬日的阳光透过巨大的环形落地窗,洒在国家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核心会议室内,温暖而明亮。
张睿跟随在量子通讯研究院院长李振华的身侧,步入了这间象征着人类智慧巅峰的殿堂。
室内设计简洁而充满未来感,流线型的银白色墙壁上,实时投影着复杂的星系图、能量流数据以及地球三维模型,空气中有微弱的臭氧和能量场特有的清新气息。
张睿,作为国内乃至全世界最年轻的炼心九重圆满者之一,他的气质沉静如水,眼眸开阖间似有智慧的光芒流转。
达到炼心九重圆满后,凝聚的“心晶”不仅让他几乎可以永久维持在普通人难以企及的“超频思维”状态,对信息处理、逻辑推演和本质洞察的能力更是达到了匪夷所思的境界。
他不仅是量子通讯领域的顶尖专家,更是国家科学院“地球解脱”深度探索计划的核心参与者之一。
李振华院长年过花甲,但精神矍铄,同样在愿力修行上颇有建树,虽未至九重,却也凭借炼心带来的专注与智慧,在量子纠缠超距通讯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他低声对张睿说:“小张,今年的总结非同小可,九年来积累的成果,怕是会超出我们之前的想象。”
张睿微微点头,目光扫过会场。椭圆形的会议桌旁,已经坐满了各领域的泰山北斗,他们中有须发皆白的老者,也有正值壮年的中坚力量,无一例外,眼中都闪烁着炼心有成者特有的清明与锐利。
无形的精神场在室内交织,那是智慧碰撞前的宁静。
上午9点整,会议准时开始。
主持人是科学院院长,一位在材料学和能量学领域都有建树的资深院士。
他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切入主题:“新纪元九年,承蒙万一乐先生开辟前路,得益于全民修行带来的思维跃升和生产力的彻底解放,我辈科研人员幸不辱命,在各领域均取得长足进步。今日之总结,既为回顾,更为明确‘地球解脱’之下一阶段方向。首先,请天体物理所开始。”
天体物理所的负责人是一位气质干练的女性院士,她面前的光幕展开,呈现出恢弘的太阳系动态模型。
“基于‘观天’阵列在柯伊伯带及日球层顶的布设,以及冥王星基地‘深空之眼’的持续观测,我们对太阳系引力场、星际介质分布有了毫米级别的精度掌握。
同时,‘逐光者’级高速侦察舰已完成对奥尔特云内侧的初步勘测,传回的数据显示,那里存在大量富含水冰、甲烷冰及复杂有机物的原始星子,其物质构成远超我们此前预估,为未来能源与材料库提供了新的可能。”
她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凝重与兴奋:“更重要的是,我们确认了冥王星基地深处那座由启明尊者构筑的‘熔炉’,其吸收转化太阳系业力的效率与太阳风强度、行星轨道相位存在微妙关联。并且,我们捕捉到来自银河系中心方向的、一种极其微弱但规律异常的引力波背景辐射,其波动模式……与业力、愿力的某些深层振动频谱存在难以解释的相似性。这或许是‘地球解脱’计划走向深空的关键线索。”
会场内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
张睿眼神微动,心晶高速运转,瞬间将这一信息与量子通讯领域的一些未解之谜联系起来。
紧接着是地质能源所。
他们的汇报展示了如何利用基于“盘古Ⅳ型”自生长芯片原理开发的“息壤”地脉调控技术,安全高效地抽取地核热能、稳定地质活动,并与“燧人氏”可控核聚变网络并网,构成了地球永不枯竭的混合能源基石。
“目前,全球能源供应中,聚变能占比78%,地热能21%,其他可再生能源1%。居民及工业用电成本已无限趋近于零。我们已在月球正面建立三座中型氦-3聚变示范站,为未来深空航行提供前沿补给。”
生态循环研究所的成果则更显诗意。
他们借助“万灵咏叹”带来的全球生态网络,建立起一套动态平衡的“盖亚”系统。
不仅能精准预测、调控全球气候,更能通过引导植物“日炼法”和特定微生物群落,实现大气成分的微调、海洋酸化的逆转,以及污染物的瞬间生物降解。
“地球生态系统,已初步具备在人为引导下的强韧自我修复与优化能力,为‘解脱’提供了坚实的生命屏障。”
随后,材料科学所的汇报将会议推向了一个小高潮。
所长是一位精神抖擞的老者,他难掩激动地展示着光幕上琳琅满目的新材料:“依托太阳系内行星与卫星的特有资源,如火星的高纯度铁镍合金、木卫二的深海高压冰晶、土卫六的有机聚合物富集物等,我们开发出了系列颠覆性材料!”
他列举了几种代表性成果:“‘星尘金’,强度是旧时代石墨烯的百倍,质量却轻如鸿毛,且具备能量导通性;‘永固玄武岩’,从金星大气高压环境模拟中灵感,抗腐蚀、抗辐射、耐极端温差,是星舰外壳的理想材料;‘记忆流体’,取自土卫六的甲烷乙烷湖,可在固态与液态间自由转换,并能记忆修复损伤;还有‘能量亲和陶瓷’,能够无损传导并放大愿力与星力,是新一代能量装置的核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