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观测舰内,引路人如同被冻结般僵立。屏幕之上,那片由光尘认知暴走所化的“错误现实”区域仍在扩张,其中心那点苍白色光芒稳定得令人心寒,它所勾勒出的、指向“遗忘角”的扭曲星图,如同一个不断重复的坐标信号,在混沌的背景下冰冷地闪烁着。
撤离?警告?这些念头在引路人脑中激烈碰撞,又被那诡异星图所带来的巨大疑问所压制。这东西为什么会指向那里?那苍白色光芒究竟是什么?它与光尘的混沌本质是共生,还是……某种更高位的约束或引导?
他强行压下启动紧急协议的冲动,将传感器聚焦于那点苍白色光芒与周围混沌能量的互动模式。数据分析显示,两者并非简单的共存。那苍白色光芒更像是一个……奇异的共振器。它以自身那冰冷、纯粹的频率,与光尘狂乱混沌的能量产生着一种极其复杂的凋零共振。
这种共振并未平息混沌,反而像是在对其进行“提纯”和“聚焦”。狂乱的能量被约束,被引导,不再是无序地污染现实,而是被强制纳入到那幅不断微调的扭曲星图的“绘制”过程中。混沌依旧,但其破坏性似乎被导向了一个特定的、未知的目的——锁定那个坐标。
“目标污染区域扩张速率稳定在峰值,但现实扭曲效应出现定向集中趋势。”电子音的警报级别稍有降低,但依旧严峻,“苍白色未知能量源与目标核心混沌场形成稳定共振。共振模式无法解析,效应:疑似对混沌场进行目的性约束与引导。”
“目的性……”引路人咀嚼着这个词,一股寒意从脊椎升起。光尘的演化已经够可怕了,现在似乎还出现了某种具备“目的”的引导力量?这苍白色光芒,是光尘自身进化出的高级功能,还是……来自外部的干预?
他想到了之前光尘展现出的、对“回归”特征的模拟能力。这苍白色光芒,是否与之有关?难道光尘在无意识中,不仅模拟了“回归”的表象,甚至开始模拟其某种更深层次的……“功能”?比如,某种宇宙尺度的定位与修正机制?
这个推测让引路人感到窒息。如果光尘正在从一个混沌的污染源,演变成一个具备某种“伪回归”功能的、不受控制的危险存在,那其威胁等级将超越他所能定义的任何范畴。
他必须知道那坐标处有什么!必须知道这诡异的星图指向的终点,究竟是什么引发了光尘如此异变!
他立刻调动观测舰的深空扫描阵列,不顾可能暴露自身的风险,对“凯尔伯斯残骸带边缘,遗忘角空间站”区域进行了最高精度的扫描。数据流涌入,经过初步过滤,空间站的结构、周边残骸分布、能量信号特征……逐一呈现。
他的目光迅速锁定在空间站的一个不起眼的区域——废弃仓库区。那里的能量读数有极其微弱的异常,一种……难以言喻的秩序化倾向,与空间站整体的混乱背景格格不入。同时,扫描还捕捉到了另一组微弱但熟悉的信号——属于“协会”内部某个派系的、用于隐秘行动的技术特征信号,正笼罩着那个区域。
兜帽人!他在那里!而那个能量异常的源头……
引路人迅速调取之前“协会”内部流传的、关于“开拓者号”事件及后续清理行动的模糊情报。关键词:“钥匙”、“载体”、“漂流物”、“凯尔伯斯”……
碎片信息在引路人脑中飞速拼接。
光尘源于暗月与林的融合残骸,与“回归”密切相关。
皓月是“钥匙”的载体,同样与“回归”和“开拓者号”事件相关。
两者现在都出现了异常,并且通过这种诡异的、由苍白色光芒引导的认知暴走星图,产生了超越空间的联系!
它们之间存在某种本源上的共鸣!光尘在定位皓月!或者说,光尘在定位“钥匙”!
为什么?是为了吞噬?为了融合?还是……为了完成某种未尽的、与“回归”相关的使命?
引路人不知道答案,但他知道,兜帽人(或者说“协会”)肯定也在密切关注皓月,甚至可能已经采取了行动。而光尘这边,认知暴走仍在继续,星图信号越来越强。
风暴眼,正在那个不起眼的废弃仓库区形成。
他必须做出选择。是继续留在这里观察光尘这令人恐惧的演化,还是冒险将注意力投向那个即将成为焦点的空间站?
又或者……他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光尘的认知暴走和定位,无疑会吸引“协会”乃至其他潜伏势力的全部注意力。这或许是他进一步深入研究光尘,甚至尝试与其建立某种……非常规联系的混乱窗口?
风险巨大,但潜在的收益同样惊人。
引路人眼中闪过一丝挣扎,最终被一种混合着恐惧与极度好奇的疯狂所取代。他调整了观测舰的轨道,使其处于一个既能继续监控光尘,又能勉强观测到“遗忘角”空间站的相对折中位置。
他决定,赌一把。在这场即将到来的、由凋零共振奏响的序曲中,他要成为一个隐藏在幕后的观察者,或许……还能成为一个悄悄推动棋子的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