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路人的观测舰,连同他偏执的灵魂,已在“回归”的绝对抹除中化为最基础的信息尘埃,重组为宇宙背景辐射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但他最后的造物——那个承载着“欧米伽”级数据的漂流瓶,却遵循着他预设的指令,如同一个被赋予使命的幽灵,在量子泡沫的涨落与时空的细微褶皱中,开始了它漫长而孤独的旅程。
它没有质量,没有能量特征,其存在本身被多层悖论加密与维度折叠技术完美隐藏,如同一滴融入海洋的水。它不朝向任何已知的星辰或文明,只是在引路人设定的、基于混沌数学的随机算法驱动下,于无垠的虚空中进行着无法预测的跳跃与漂移。它的路径,是概率云中的一道幽灵轨迹,是只有宇宙本身才能完全知晓的秘密。
然而,这份被如此小心隐藏的秘典,其内容本身却沉重得足以压垮一个恒星文明。它完整记录了从光尘初生到“回归”降临的全部过程,尤其是最后那悖论壁垒的构筑、苍白意识流的沟通、以及光尘混沌反扑的每一个细节。它揭示了“回归”并非某种有意识的毁灭意志,而更像是一种宇宙尺度、基于某种终极简洁性法则的自动纠错机制,一种冰冷到令人绝望的、维护“正常”现实稳定性的底层协议。
同时,它也记录了错误奇点在最后时刻展现出的、短暂迟滞“回归”的惊人能力,以及那试图进行“对话”的悲壮尝试。这份记录表明,“异常”并非只有被抹除一种结局,在极端条件下,它甚至能与宇宙的免疫系统进行某种形式的、尽管最终失败的“谈判”。
这份秘典,是危险的。它既是指向宇宙终极奥秘的钥匙,也是一份可能诱发文明集体疯狂或自我毁灭的诅咒。若被一个尚未准备好的文明获得,可能会引发对“回归”的盲目挑战,导致更迅速的毁灭;也可能催生出对错误逻辑的病态崇拜,走向另一种形态的文明自戕。
漂流瓶在黑暗中无声前行,承载着这足以颠覆认知的真相,也承载着引路人最后的、复杂的赎罪愿望。它会在何时、何地、被何人发现?发现者又将如何对待这份来自毁灭边缘的终极遗产?这一切,都交给了无比浩瀚的、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
---
“深红研究所”的“数据荆棘”行动遭遇了意料之外的挫败。不仅未能追踪到K-774异常谐波的源头,反而在凯尔伯斯残骸带边缘损失了大量精密的探测单元,并遭到了极其精妙且充满恶意的信息反制。这非但没有让他们退缩,反而像在黑暗中嗅到血腥味的鲨鱼,更加确定了那片区域隐藏着与“钥匙”项目密切相关的、极高价值的异常存在。
初步分析显示,那种信息反制模式并非已知任何文明或失落科技的产物,其逻辑结构带着一种非人的、冰冷的精准,同时又蕴含着某种难以言喻的、基于矛盾的美感。这与研究所档案中关于“守望者”组织技术风格的零星记载,有某种程度上的微妙契合。
“‘钥匙’载体虽已确认湮灭,但其关联物,或类似的存在,可能并未完全清除。”在一次高度加密的内部简报中,项目负责人得出了结论,“凯尔伯斯残骸带的异常反应,极有可能是另一个‘钥匙’候选,或是与‘守望者’遗产直接相关的守护机制/共生体。”
行动策略随之调整。粗暴的“数据荆棘”被暂停,取而代之的是代号“幽魂之网”的新计划。该计划不再依赖于高强度的主动探测,而是动用研究所散布在泛银河范围内的、所有隐秘的监听站、数据节点乃至潜伏特工,开始悄无声息地收集一切与以下关键词相关的信息流:
· 凯尔伯斯残骸带异常空间现象
· 未知古老文明舰船残骸
· 非标准信息加密与反制模式
· 苍白光谱能量特征
· 以及与“掘金人号”相关的、任何细微的动向或交易记录。
这是一张更大、更耐心、也更危险的网。研究所的力量如同深海的暗流,开始向着那片刚刚泛起涟漪的区域悄然汇聚。一场针对未知存在、同时也可能被未知存在反向狩猎的无声追捕,正式拉开了序幕。
---
“掘金人号”终于抵达了名为“自由港-17”的中立补给站。这是一个建立在巨大小行星内部、鱼龙混杂、法律意识淡薄的边缘之地。老卡恩谨慎地处理了船上常规的收获,补充了燃料和补给,但对于那份加密的“禁忌回响”数据,他依旧犹豫不决。
在港口一家充斥着机油味和劣质合成酒精的酒吧里,他试图从一些消息灵通的掮客那里旁敲侧击,打听关于凯尔伯斯残骸带、尤其是关于“苍白”或“沉睡”相关的传闻。大多数人都对此一无所知,或嗤之以鼻,认为那不过是拾荒者们在长期孤独航行中产生的幻觉。
直到他遇到了一个戴着全覆盖式头盔、声音经过特殊处理、自称“历史商人”的神秘人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