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立见此还以为自己这个茶煮的不好便问询问道:“见廷钰兄对此茶似乎有所不喜,不知是否为在下煮茶技艺有所不足所致?”
林铤闻言也知道自己表现的过于明显立刻回答道:“非也,非也,非公渊先生煮茶之技艺问题。公渊先生煮茶之技艺甚好,只是在下平日里喝惯了家族之中长辈用家传之手法制作的茶叶,故而此种煮茶之法不甚习惯。倒是让公渊先生误会了,实在不该。”
不仅是廖立,连鲍隆、刘巴和刘巴的护卫此时都对林铤投来好奇又带有疑惑的眼神。
廖立这时又开口问道:“不知廷钰家族之中所制作的茶叶与市面上的有何差异呢?”
林铤这时候才意识到,泡茶法是唐代才有的,兴盛也是要到明清时期,这时候听出来是不是过于异端了?但是话都说到此处了,不继续下去估计是不行了。
于是林铤心下一横回答道:“家中饮茶多以冲泡之法,故而家中所用之茶叶也与市面上都有所不同。”
“冲泡之法”刘巴好奇的问道。
不止是刘巴,在座的众人也都未曾听过此种方法。
于是林铤又回答道:“然也,冲泡之法乃是以沸水直接冲泡茶叶为特点,主要包括壶泡、撮泡及工夫泡等方法。冲泡茶之法讲究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五大环节,注重水温控制与茶具搭配。候汤“形、声、气”三辨法则及冲泡步骤,亦需根据家中所制作的不同种类的茶叶选择器具、调整水温与浸泡时间,并且家中多提倡’适口为珍’。”
众人闻言先是疑惑,毕竟此种方法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而后又是眼中惊异连连,毕竟这个东汉末年还没有泡茶法,林铤所说的家传的冲泡之法就是蝎子拉屎,独一份儿。
廖立立刻追问道:“不知今日是否有幸能得以见识廷钰兄的家传冲泡之法?”
林铤见此道:“冲泡之法对茶叶有极高的要求,家族之中制作方式主要为萎凋、摇青、烘焙等制作之密法,家中成品分乌龙茶、红茶等,这还只是其中一种做法。族中还有绿茶之法,直接用于热水冲泡饮用即可,从采摘鲜叶、再到杀青、经历揉捻、而后干燥最后方制成绿茶。”
“因为涉及家中秘术,故而只能简单的透露一点于众位知晓。”林铤也只是点到为止,又补充了一句用来圆自己道话。
众人闻言皆是一脸震惊,对于其身后的家族又有了更深的好奇和忌惮。
廖立倒是率先开口道:“今日闻得廷钰家传制茶之法及冲泡之法,方知天地之广大,奇人异士无数之言成不欺我也。廖某亦算是增长见闻了。”
刘巴等众人亦是点头回应的看着林铤。
廖立也是个极其聪敏睿智之人,经过先前一番题外话后,对林铤不禁高看好几眼,也知晓众人必然不只是单纯的为饮茶喝酒而来。便问道:“不知鲍校尉携廷钰兄及子初先生前来所为何事?应该不只是单纯的来找廖某品茗饮酒的吧?”
鲍隆没有说话转头看向了林铤和刘巴,二人相视一眼后,刘巴便率先开口道:“我是陪廷钰前来欲邀请公渊先生辅助廷钰的。”
廖立闻言有些不解道:“不知子初先生所言辅助廷钰兄何事?廷钰兄不知如今所任何职?”
林铤闻言就知道今天没那么简单了,便回答道:“铤目前乃一介白身,与子初兄一同前来欲寻公渊先生一同前往新建之庄园打理其事物。”
廖立闻听林铤此言当下便拒绝道:“廖某志不在此,恐怕有负廷钰兄与子初先生所托。”
刘巴见此也知晓今日恐怕没有那么简单能够达成目的,便问廖立道:“在下已经知晓公渊先生心中之志,但公渊先生如何看待当今天下之势?”
廖立闻言便道:“当今天下,历经曹操于官渡大败袁绍统一河北后,必然整军待发欲挥师南下。这不是有识之士皆如此认为么?”
刘巴见此大笑道:“哈哈哈………公渊先生,谬矣。”
廖立则一脸疑惑的看着刘巴,看看他接下来要说什么。
【泡茶法是中国传统的沏茶方式之一,以沸水直接冲泡茶叶为特点,主要包括壶泡、撮泡及工夫茶等形式。其技艺形成于唐代,兴盛于明清,至今仍是日常饮茶的主要方式。泡茶法讲究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五大环节,注重水温控制与茶具搭配。明代《茶录》《茶疏》等文献系统记载了候汤“形、声、气”三辨法则及冲泡步骤现代实践中,需根据茶类选择器具(如绿茶用玻璃杯)、调整水温(绿茶80-90℃、乌龙茶100℃)与浸泡时间,并倡导“适口为珍”的品饮理念。此法历史可追溯至中唐,早期以末茶冲泡为主。明初朱元璋改贡散茶后,叶茶瀹饮逐渐普及。明清茶人通过《茶录》《茶疏》等着述完善技法体系,清代文人扩展其内涵,推动泡茶法在民间传播】
【制茶指茶鲜芽叶经过各道制茶工序被加工成各种半成品或成品茶的过程。?制茶涵盖了萎凋、摇青、烘焙等工序,乌龙茶、红茶等是其常见制成品。制茶工艺大致为—萎凋:使叶质柔软,可塑性大,便于造形;作青:摇青与堆置交替进行,由摇青与晾青两个过程所组成。作青室温25℃左右为宜,相对湿度80%左右;摇青:将萎凋的茶叶放在竹筛内,来回揉,使叶片边缘经过摩擦,叶缘细胞受损,经摊置失水,叶中多酚类在酶的作用下,渐渐被氧化,形成茶叶特有的品质。摇青先轻后重,以免梗叶折断造成死青。这样会破坏茶叶的质量;晾青:时间先短后长,摊青先薄后厚;杀青:是利用高温处理新鲜的茶叶,使之变软,保持绿色,并失去一部分水分,便于揉捻;揉捻:茶叶含水量60%为宜,适于整形;提高叶温,揉捻可塑性增强;闷堆:将锅炒的茶叶,堆积盖布闷黄;发酵:决定茶叶色、香、味品质的关键。发酵由揉捻开始,因揉捻的压力作用,叶细胞受损,多酚类霉促氧化受损,聚合加速进行,而开始发酵。发酵温度初期32℃~40℃。后期15℃~18℃。发酵初期氧化速度大,要充分供氧,室内宜通风良好;干燥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蒸发水分,制止促霉作用,失水快,含水量60%左右降至47%左右,利于除去异杂气味,提高温度,增加通风量。第二阶段:整形(揉捻),含水量降至18%左右。第三阶段:足干,含水量5%左右。而干燥温度为80℃~130℃左右】
喜欢风起荆南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风起荆南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