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清晨的青云有机肥厂,车间里机器轰鸣不停,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有机质清香。工人们穿着统一的蓝色工装,戴着防尘口罩,正围着生产线忙碌——颗粒状的有机肥从出料口源源不断送出,工人们熟练地将肥料装入印有“青云生态有机肥”字样的编织袋,每袋都清晰标注着“有机质≥3.8%、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今天的核心任务,是完成山东赵老板25吨有机肥的备货,确保下月初能按时发货,绝不耽误葡萄园的春耕用肥计划。
厂长李建国亲自在车间督导,手里拿着一份刚出炉的质检报告,逐一核对生产线上的肥料参数。“这批有机肥经过三次抽样检测,各项指标都远超标准,尤其是有机质含量,实际检测达到了4.0%,比我们承诺给赵老板的还高0.2%。”他走到包装区,翻开备货清单,对负责包装的工人组长说:“赵老板要的25吨肥料,分5车运输,每车装5吨,每袋重量必须精准控制在50公斤,封口要严实,不能有任何漏撒,装车前还要再检查一遍,确保万无一失。”工人组长连连应声,立即拿起电子秤,随机抽取几袋肥料称重,确认重量无误后,又叮嘱身边的工人加快包装速度,同时严把质量关。
上午九点,林静云和周烈驱车来到有机肥厂,径直走进生产车间,查看备货进度。看到工人们有条不紊地作业,肥料包装规范整齐,林静云满意地点头:“李厂长,肥料质量是根本,一定要做好每一批次的质检,不能出任何问题。另外,运输环节也不能忽视,最近可能有降雨,运输车辆要提前检修,车厢里铺好防潮膜,避免雨水打湿肥料,影响使用效果。”李厂长连忙递过厚厚的质检记录册,上面详细记录着每批次肥料的检测时间、检测项目、检测结果和责任人:“林书记您放心,每一批肥料都有完整的质检记录,随时可以查阅;运输车辆我也早就联系好了,都是长期合作的冷链物流车,车厢密封性好,还会配备防雨布,保证肥料完好无损送到赵老板的葡萄园。”
周烈走到一堆已包装好的肥料旁,弯腰拿起一袋,仔细查看包装上的标识信息,随后说道:“包装标识要再完善些,除了现有的内容,还要加上详细的使用方法,比如每亩地的用量、施肥方式(穴施或撒施)、注意事项,这样赵老板的工人用起来更方便,也能避免因使用不当影响肥效。”李厂长立即安排身边的文员,联系印刷厂制作临时使用说明标签,承诺当天中午前就贴在每一袋肥料上,确保信息完整易懂。
与此同时,青云有机蔬菜基地的温室大棚里,负责人老张正带着6名工人,给移栽后的番茄苗做精细化病虫害防治。大棚内,黄色的粘虫板已在棚顶均匀悬挂,不少蚜虫、粉虱已被粘在板上;工人手里拿着装有Bt乳剂的手动喷雾器,仔细地将药液喷洒在番茄苗的叶片背面和茎秆上。“大家注意,这款Bt乳剂是生物农药,对人体无害,也不会污染土壤,完全符合有机种植标准。”老张一边示范正确的喷洒姿势,一边向工人讲解,“喷洒时要重点喷叶片背面,那里是害虫产卵的主要位置,只有喷到位,才能有效防治菜青虫、棉铃虫这些常见害虫。”
工人王婶今年六十多岁,种了一辈子菜,经验丰富。她拿着粘虫板,在大棚内每隔2米就悬挂一块,边挂边说:“这粘虫板真是个好东西,昨天上午挂的,现在已经粘了不少蚜虫,比以前人工捉虫省事多了,还环保。”老张笑着回应:“粘虫板加生物农药,这是‘物理+生物’双管齐下,既能有效防治病虫害,又能保证番茄的有机品质,等上市的时候,消费者吃得也放心。”他还从工具袋里拿出一台便携式叶片检测仪,随机选取几株长势中等的番茄苗,将检测仪探头贴在叶片上,仪器很快显示出叶绿素含量、叶片湿度等数据:“叶片叶绿素含量正常,说明幼苗光合作用良好;叶片湿度适中,没有出现过高或过低的情况,整体长势很好,再精心管护一段时间,就能进入开花坐果期了。”
中午十二点,林静云和周烈从有机肥厂赶到有机蔬菜基地,刚走进番茄苗大棚,就感受到一股温暖湿润的气息。看着幼苗叶片翠绿鲜亮,没有任何病虫害迹象,周烈蹲下身,轻轻触摸叶片,感受叶片的饱满度:“老张,你们的管护工作做得很到位,幼苗长势比预期的还好。”林静云则关注后续管理细节:“后续要注意控制棚内湿度,每天中午打开通风口通风2小时,将湿度控制在60%-70%之间,避免湿度过高引发灰霉病、霜霉病等病害。另外,下周番茄苗长到40厘米左右时,就可以开始整枝打杈了,要按照‘留主枝、去侧枝’的原则操作,每个植株只留1-2个主枝,去除多余的侧枝,这样能集中养分供应主枝,提高后续的结果率和果实品质。”老张连忙从口袋里掏出笔记本,将林静云的建议认真记录下来,随后递过一份手写的整枝打杈方案:“林书记,我们已经提前制定了整枝方案,到时候会安排有经验的工人操作,保证番茄长势整齐,养分不浪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