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陈巧,抬手即剑,无需刻意动作,目光所及之处,混沌之气便会被无形的剑刃切开。他轻声道:“剑心通明,一念即斩。”周身没有剑影,却让周围的混沌都不敢靠近,“合体期大圆满,到了。”
雷破的雷海在混沌中翻腾,金色的湮灭雷与青色的滋养雷相互碰撞,却始终隔着一层薄纱,无法真正交融。要凝练本命道,需让这两种极端的雷电“归墟”——在极致的毁灭中诞生极致的生机,形成完美的闭环,就像混沌初开时的第一声雷,既劈开了天地,又孕育了生命。
前“一万年”,他推动雷海中心的雷核旋转,让湮灭雷与滋养雷以相同的速度注入核中。两种雷电在核内剧烈冲突,雷核一次次炸开,将他的元神震得粉碎,又在六合阵的支撑下重组。这个过程如同在火山口种花,毁灭与生机的拉扯让他痛不欲生,却也让雷核的质地越来越纯粹。
“一万五千年”后,雷核中诞生出一丝“灰色雷电”——既不湮灭也不滋养,却能同时调动两种雷电的力量。他将这丝雷命名为“本源雷”,开始用混沌之气喂养。本源雷生长缓慢,每增长一丝都需吞噬大量湮灭雷与滋养雷,期间雷破的元神因能量透支,数次变得透明,全靠秦轩的净化之力稳住状态。
“一万五千年”里,本源雷逐渐填满雷核,雷海也从金色与青色的分离状态,变成了均匀的灰色。灰色雷海看似平静,实则内部的能量密度是之前的百倍,轻轻一荡就能让混沌之气化为齑粉,却又能在触碰到生机时,瞬间转化为滋养之力。
最后“两万年”,他引导本源雷与石门共振。石门上的雷纹亮起时,本源雷会自动模仿其频率,吸收天地本源的雷霆法则。当本源雷能完美复制石门上所有雷纹的波动,且能在毁灭一座混沌山峰的同时,让山峰废墟上瞬间开满鲜花时,雷破感觉到雷海彻底活了——灰色雷电流淌过的地方,混沌之气自动分化出“清”与“浊”,如同开天辟地的景象。
“雷源归墟,生灭一体。”雷破的声音带着雷电的轰鸣,他周身的灰色雷海不再狂暴,而是如同呼吸般起伏,既威严又温和,“合体期大圆满,成了。”
赵文轩的风空领域在混沌中延伸,风的流动与空间的褶皱相互缠绕,却始终有细微的滞涩。要凝练本命道,需让风与空间“一体”——风动则空间随,空间变则风至,两者没有先后,没有主次,就像人的呼吸,呼和吸本就是一体。
前“一万二千年”,他散去领域的边界,让风与空间在混沌中自由混合。风钻进空间裂缝,空间随着风速扩张,看似混乱,实则在寻找一种天然的平衡。期间,他的身体逐渐“虚化”,化作无数风丝融入领域,感受每一缕风的轨迹,每一寸空间的褶皱,这个过程中,他失去了实体感知,如同变成了混沌的一部分,好几次差点彻底迷失,全靠阿木的轮回之力拉回意识。
“一万八千年”时,风与空间的滞涩感消失了。风穿过空间裂缝时,裂缝会自动调整大小;空间收缩时,风会提前加速填充,形成完美的循环。他将这种状态称为“风空流”,此时的领域不再是固定范围,而是像水一样,能随混沌的流动任意变形,却始终保持风与空间的同步。
最后“三万年”,他让风空流与石门共振。石门上的风纹与空间纹亮起时,风空流会自动与之匹配,甚至能提前预判纹路的变化。当风空流能在石门纹路变化前,就提前演化出下一种形态,且能让一片混沌之气在瞬间完成“风卷→空间折叠→风散→空间复原”的循环时,赵文轩感觉到自己与整个混沌都建立了联系——他能“听”到风穿过空间的声音,“看”到空间随风速的舞动。
“风空一体,天地同息。”赵文轩的身影在风空流中忽隐忽现,他不再需要刻意控制领域,风与空间会自然按照他的心意运转,就像本能呼吸一样,“合体期大圆满,到了。”
阿木的轮回花在混沌中绽放,九片花瓣上的轮回法则各自运转,却缺少一根“主轴”将它们串成整体。要凝练本命道,需让这些分散的轮回法则“化道”——不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轮回,而是成为一种“道则”,渗透到混沌的每一个角落,让轮回成为混沌运转的自然规律,无需外力推动。
前“一万年”,他将轮回花的根须扎入石门底部,吸收石门散发出的本源道则。根须每深入一寸,花瓣上的轮回法则就模糊一分,最终九片花瓣完全消失,只剩下透明的花茎——所有具体的轮回现象都被剥离,只剩下最核心的“轮回之意”。这个过程如同把写满字的纸烧成灰烬,只留下纸的本质,阿木的元神也因失去具体法则的支撑,变得像风中残烛。
“一万五千年”里,他用元神温养这根透明花茎。花茎吸收混沌中的本源之力,慢慢长出新的“道纹”——这些纹路不再对应星辰、草木或法则,而是一种纯粹的“因果线”,能将混沌中任意两个事物联系起来,触发无形的轮回。比如让一缕混沌之气与一块碎石建立因果,气散则石生,石灭则气聚,无需刻意引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