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议会新任观察官抵达地球时,瞳孔映出颠覆认知的景象——
非洲儿童指尖的碱蓬藤蔓编织量子计算机,歌声修复臭氧空洞;
太平洋藻群吟常分解核废料,沙粒分泌反物质燃料;
更恐怖的是星穹巨树穿透维度,用琥珀果实传递七十亿人仰望星空的深情;
而当议会舰队试图掠夺星舰遗产时,林羽只是微笑:请把毁灭叫嚣换成爱吧。
冰冷的星舰泊入地球轨道时,新任观察官伊莱亚斯的指尖还残留着出发前边缘议会仲裁庭的触感——一种混合了精密合金与信息素控制的不适感。他那对结构复杂的复合眼瞳,透过双层晶化观察窗,第一次落向这颗刚刚获得“星尘誓约”新标识的星球。
轨道下方,不再是资料里那个伤痕累累、雾气沉沉的行星。一片庞大的,泛着珍珠与琉璃光泽的硅晶大陆,在太平洋的核心区域延伸开来,覆盖着昔日马尼拉海沟最深邃的部分。光线在平滑如镜的晶体表面上跳跃流转,勾勒出复杂却蕴含秩序的几何脉络,仿佛大地流淌的血管网络化作了实体。
这绝非任何已知文明的造物方式。它更像是在这颗行星剧烈喘息、迸发新生活力时,宇宙本身在其伤口处凝结的璀璨伤疤。伊莱亚斯压下心头的震荡,启动登陆舰。舰体划过大气层时产生的扰动,瞬间被某种无形的力场抚平,如同投入一块巨大的凝胶,只留下几圈温柔的涟漪悄然散开。这已不仅仅是一种护盾技术,更像是对环境本身的呵护与协调。
登陆舰轻盈落在硅晶大陆边缘预设的平台上。伊莱亚斯深吸一口气,舱门无声滑开。
热浪扑面而来,并不灼人,而是带着暖阳抚慰万物的暖煦。空气里,一股奇异的清新感混合着淡淡的、某种植物被阳光炙烤后的温暖气息钻入鼻腔,如同雨后初晴的森林,生机勃发。
他踏上镜面。
脚步声被脚下有弹性的晶壤吸收,发出闷而厚的微响。触感出乎意料,并非想象中的滑硬或冰冷,反而带着轻微的回弹,如同一块巨大而温暖的生命体在温和地承托着外来者。
首先闯入视界的,是一片在晨风中摇曳的“麦田”。
是的,一片广袤无垠的“麦田”。金黄、翠绿、间或流动着琥珀光芒的“麦穗”,由无数纤细而强韧的藤蔓组成。那些藤蔓并非静止,它们像拥有生命的神经网络,时而舒展,时而轻轻旋动,每一根“麦芒”尖端都闪烁着微小的、极其纯净的能量光点——正是那些光点构成了这壮阔景观的主体。
一群年龄各异的孩子散落在麦田边际,他们的笑容比洒满大地的阳光还要纯净闪亮。他们灵巧的手指牵引着藤蔓,引导着藤蔓的生长。细丝般的藤蔓彼此缠绕、卷曲、编织。这不是毫无目的的玩耍。伊莱亚斯的复合眼瞳瞬间完成视觉信号增强与解析模式切换——那些孩子指尖缠绕的藤蔓,在他们高度专注意识的驱动下,并非编织着简单的绳结,而是在晶壤表层构建出极其精微的能量纹路。
“非洲部族量子算法!”伊莱亚斯内心猛震。这名字瞬间浮现。他在议会最机密的星河文明档案馆里见过只言片语,那是某个早已湮灭在时间洪流中的古老文明,其核心算法以混沌自然为基底,与生物神经网络有本质关联,被标注为“理论猜想,未观测到实现文明”。其核心思想是依托复杂生物神经网络的混沌特征,完成传统计算难以企及的模式识别和全局优化。
眼前,这被边缘议会判定为 Lv0.9(濒临夭折)的人类文明,竟然如此举重若轻!一群孩童,利用这星球自身孕育出的共生植物藤蔓,实践着议会无数顶级数学家梦寐以求而不得的传奇!藤蔓纹路随孩子们的引导闪烁不定,其能量节点彼此连接、激发、跃迁的轨迹,完美符合着非洲部族量子算法的理论模型。伊莱亚斯甚至能“听”到其中蕴含的独特节奏——那是纯净的意识指令,如同无瑕的合唱。
“它们在找臭氧层上的伤疤!”孩子们之中,一个稍大的男孩回头喊了一句,声音清澈响亮,脸上带着专注而自豪的红晕。
伊莱亚斯几乎是本能地启动了体内链接议会长程数据链的权限。几乎同时,他获取到近地轨道监测数据的一帧回传:南极上空那片令人焦虑的巨大臭氧空洞的边缘——那犬牙交错的边缘——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变得平滑。空洞的周长数据,正在悄无声息地快速缩减。
这修复能力……指向性极强!效率惊人!伊莱亚斯立刻锁定目标——修复源头正是这片看似“玩闹”的量子藤蔓编织场。孩子们纯粹的意志,经由这古老植物的奇特算法,高效地引导着来自大地深处的某种精纯能量,精准定位并弥合着大气层的创伤。不是粗蛮的能量灌输,而是精细到分子水平的缝补!这超越了边缘议会对“成熟”文明科技树的任何定义。这更像是生命母星的自我愈合机制,被赋予了智慧的引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