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林正蹲在录音棚角落,用螺丝刀拧着旧调音台的螺丝,金属摩擦声“咔嗒咔嗒”响,混着窗外偶尔传来的蝉鸣,倒有几分热闹。苏澈坐在调音台前,手指无意识地划过手机屏幕——刚才给华星娱乐的李娜发完消息后,心里总有些不踏实,像是悬着一块石头,既怕错过机会,又怕踩进坑里。
“还在想华星的事?”老林直起腰,擦了擦额头的汗,手里还攥着半截生锈的螺丝,“别琢磨了,那种大公司看着光鲜,里面的弯弯绕多着呢,咱们小老百姓玩不过他们。”
苏澈点点头,却没说话。他不是没听过行业里的负面新闻,可华星毕竟是头部公司,手里的资源是小公司比不了的——万一错过了,下一个机会不知道要等多久。他掏出手机,点开系统界面,淡蓝色的光膜在视野里展开,之前解锁的“资源置换权限”下面,多了一个灰色的“资源分析”图标,旁边标注着“可消耗500声望值激活,用于分析文娱机构、行业资源的真实属性及风险”。
“资源分析?”苏澈眼睛一亮。之前完成“首笔收入到账”任务时,系统提过会解锁“辅助决策类功能”,没想到是这个。500声望值不算多,现在他有点声望,完全够消耗。
“激活‘资源分析’功能。”苏澈在心里默念。
【功能激活成功,消耗声望值500点,当前剩余点。请选择需分析的文娱机构名称。】
“先分析华星娱乐。”
光膜上的文字飞速滚动,几秒钟后,一份详细的分析报告跳了出来,分成“公司背景”“艺人案例”“风险评估”三个板块,每个板块都标注着醒目的红色或绿色标识:
【华星娱乐 - 分析报告】
1. 公司背景:蓝星华国头部文娱公司,成立15年,核心业务为艺人经纪、综艺制作、影视投资。早期靠选秀节目起家,近年主打“流量爱豆”路线,旗下艺人多为包装型偶像,原创能力薄弱。公司营收80%来自艺人商演、代言及综艺分成,音乐版权收入占比不足5%。
2. 艺人案例(负面):
- 案例1:2022年签约原创民谣歌手陈默,合约分成3:7(公司7),强制要求其转型电音风格,首张专辑《电音民谣》销量惨淡后,公司停止所有资源倾斜,将其雪藏至今,未允许解约。
- 案例2:2023年签约校园歌手林小雨,要求其每月参加15场商演,暂停原创创作,仅允许翻唱热门口水歌,目前艺人粉丝流失率达60%。
3. 风险评估:
- 原创歌手适配度:★☆☆☆☆(极低)
- 合约公平性:★☆☆☆☆(条款倾向公司,包含多项“违约高额赔偿”条款)
- 资源真实性:★★★☆☆(承诺的“热歌榜第一”“综艺资源”需绑定高额度商演,未完成则资源收回)
- 核心风险点:“流量优先”策略下,原创作品易被篡改,艺人创作自由受限,后期易被“榨干价值后雪藏”。
苏澈盯着报告里的“陈默案例”,心里一阵发凉。陈默的经历和他现在的处境太像了——都是原创歌手,都被要求改风格,最后落得雪藏的下场。华星提出的“3:7分成”“接受包装”,原来早有先例,根本不是针对他的“特殊待遇”,而是压榨原创歌手的固定套路。
“还好没签……”苏澈喃喃自语,后背惊出一身冷汗。之前还觉得可惜,现在看来,拒绝华星是最正确的选择。他想起李娜电话里说的“帮你推上热歌榜第一”,原来还要绑定商演,完不成就要收回资源,这哪里是扶持,分明是陷阱。
“怎么了?脸色这么难看?”老林凑过来,看到苏澈盯着手机发呆,还以为他被华星拒绝了。
苏澈把分析报告念给老林听,老林越听越生气,手里的螺丝刀“啪”地拍在调音台上:“我就说他们没安好心!陈默我知道,当年他那首《老街》多火啊,结果被华星改得乱七八糟,现在连人影都见不着了!还好你没跳坑!”
苏澈深吸一口气,平复了情绪,对系统说:“再分析星火传媒。”
星火传媒是昨天联系他的三家公司之一,中等规模,没什么顶流艺人,但经纪人提过“老板是资深音乐人,注重作品质量”,当时他没太在意,现在正好用系统查清楚。
【星火传媒 - 分析报告】
1. 公司背景:成立8年,中等规模文娱公司,创始人周建明为蓝星华国早期摇滚乐手,曾制作经典摇滚专辑《呐喊》,行业口碑良好。公司核心业务为原创音乐经纪、独立音乐推广,营收60%来自音乐版权及小型音乐节合作,无强制商演要求。
2. 艺人案例(正面):
- 案例1:2021年签约独立民谣歌手李然,合约分成5:5(艺人5),支持其保留原创风格,投入资源制作首张专辑《南方的风》,虽未爆红,但豆瓣评分8.5,获得“年度独立音乐专辑”提名,目前艺人仍保持每年2张原创EP的产出节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