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钞案的线索没断。距离前两家小店报警没过两天,派出所又陆续接到两起报案 —— 一家菜市场的水果摊、一个地铁口的袜子摊,老板都称收到了百元假钞。受害者描述的情况高度相似:用假钞的人都很 “利索”,选便宜的东西结账,递上百元钞后,等找零到手就立刻离开,连多余的话都不说,根本不给老板仔细验钞的时间。
陆野跟着出警时,特意收集了这两张假钞。对着灯光看,水印模糊、安全线是印上去的,右下角的变色油墨也没反应 —— 和之前那几张 “TJ20” 系列假钞的特征完全吻合。
分局经侦队很快收到通报,把这几起案子并案调查,但难题也跟着来:用假钞的都是流动人员,没固定轨迹,监控只能拍到模糊的背影,抓捕进度卡在了 “找不到源头” 这一步。
“不能就这么等。” 陆野拿着假钞照片,在办公室里对着辖区地图琢磨,“零散用假钞的人背后,肯定有个供货的 —— 不然哪来这么多同批次假钞?得找到那个‘中转站’。”
接下来几天,他把巡逻路线调整到了流动摊贩集中的区域:菜市场周边、天桥下、地铁口,眼睛像扫描仪一样扫过每个摊位,【细节捕捉】能力全开,连摊主收钞、找零的小动作都没放过。
这天傍晚,陆野和同事小杨巡逻到市中心的天桥下。天桥底下摆着五六个小摊,其中一个卖 “十块钱三双” 棉袜的摊位围了两个顾客。陆野本来只是路过,却被摊主的一个动作勾住了目光 —— 那是个四十岁左右的男人,穿灰夹克,戴鸭舌帽,眼角总不自觉地瞟向天桥入口,像是在提防什么。
这时,一个老太太挑了三双袜子,递过去一张百元钞。摊主接过钱的瞬间,手指快速在钞票边缘搓了两下,动作很轻,几乎没停留,就把钱塞进了腰包里,然后从腰包侧面的小夹层里摸零钱找给老太太。整个过程不到十秒,看似自然,陆野却皱起了眉 —— 他的【细节捕捉】清晰记下了两个反常点:
一是 “搓钱的动作”。正常摊主收百元钞,都会对着灯光看水印、捏安全线,或者用指甲刮变色油墨,可这个摊主只搓了搓纸张手感,更像在 “确认这张钱的厚度、硬度”,而不是验真假;二是 “找零的夹层”。腰包主兜明显鼓着,装着不少大额钞票,他却特意从侧面的小夹层找零钱 —— 像是故意把 “要找零的真钱” 和 “收进来的钱” 分开存放,避免混在一起。
“不对劲。” 陆野拉了拉小杨的胳膊,两人放慢脚步,假装看旁边的鞋垫摊,悄悄记下摊主的体貌特征和小货车的车牌号,然后慢慢离开。
回到所里,陆野第一时间找李建国和分局经侦队来对接的张警官汇报。“张哥,天桥下那个袜摊摊主,我觉得有点问题。” 他把观察到的细节一条条列出来,“第一,他收百元钞不验真假,只搓手感 —— 如果是正经做生意,不可能这么马虎;第二,找零单独用小夹层,像是在刻意区分‘收的钱’和‘用的钱’,避免后续出问题;第三,他总盯着入口,警惕性太高,不像普通摊贩怕城管,更像怕被人盯上。”
张警官皱着眉翻看记录:“你觉得他是在‘洗白’假钞?用低价商品把假钞换成真零钱?”
“不止。” 陆野指着地图上天桥的位置,“那地方人流量大,每天能收不少百元钞,他要是背后有源头,完全可以把收到的真钞交上去,再换假钞过来循环用 —— 这比零散的假钞使用者,更可能接近核心。”
张警官琢磨了一会儿,点头同意:“行,按你的思路来。明天开始,我安排两个便衣去蹲守,重点盯他收摊后的动向,看看他收的钱最终流向哪里。”
接下来三天,便衣民警轮流守在天桥附近 —— 有的装作买东西的路人,有的坐在对面的奶茶店,连无人机都用上了,就怕跟丢。果然,第三天傍晚,他们发现了猫腻:袜摊摊主收摊后,没有直接回家,而是推着小货车在周边绕了两圈,确认没人跟着,才拐进一条偏僻的小巷。没过两分钟,一辆黑色电动车开了过来,骑车的男人戴着头盔和口罩,只露一双眼睛。
两人没说话,甚至没停车 —— 电动车从货车旁边擦肩而过的瞬间,摊主飞快地从腰包主兜里掏出一个牛皮信封,塞到骑车男人的车筐里;男人则顺手丢了个塑料袋到货车上,动作快得像提前演练过。等便衣想追上去时,电动车已经拐进另一条小巷,没了踪影。
“肯定是交接!” 蹲守的民警立刻把情况传回来,“信封里十有八九是这几天收的真钞,塑料袋里可能就是新的假钞!”
陆野看着监控里模糊的电动车背影,手指在桌上敲了敲 —— 那个骑车男人,成了破解假钞案的新目标。而这个看似普通的天桥袜摊,很可能就是假钞流通链条里,一个隐藏的 “中转站”。
喜欢刑侦天梯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刑侦天梯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