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石滩上找不到任何线索,那个留下脚印的“目标”仿佛凭空消失了。
陆野和大刘在水沟边又搜索了一阵,一无所获。那股特殊的骚味儿也闻不到了。
对讲机里,孙建军询问情况,得知跟丢了,也没多说什么,只是让他们撤回预定位置,继续观察。
回到之前的蹲守点,后半夜显得更加漫长和难熬。
月亮渐渐西斜,空气中的凉意更重了。
直到天边泛起鱼肚白,村子里传来第一声鸡叫,预期的盗窃案也没有发生。
那个神秘的嫌疑人,今晚似乎只是出来晃了一圈,留下了几个脚印,然后就消失了。
天色大亮,行动小组集合,准备撤离。
大家脸上都带着疲惫和一点失望。
“白忙活一宿。”一个同事打着哈欠说。
“也不算白忙活,”孙建军倒是比较乐观,“至少确认了那小子确实还在活动,而且胆子不小,敢出来踩点。也看到了新鲜脚印,说明咱们方向没错。”
他看向陆野和大刘:“你们俩看到的脚印,确定是新鲜的?”
“绝对新鲜!”大刘肯定地说,“就在淤泥上,清清楚楚!”
“而且比之前案发现场的脚印要小一点。”陆野补充道。
“哦?”孙建军来了兴趣,“大小不一样?走,带我去看看!”
一行人又来到水沟边的那个拐弯处。可惜,经过后半夜的露水和可能的小动物活动,那串脚印已经有些模糊了,但大致轮廓还能看出来。
孙建军蹲着看了半天,又拿出手机里存的之前案发现场的脚印照片对比。
“嗯…是不太一样。”他点点头,“更小,更秀气一点…妈的,这小子到底做了多少个模具?”
“孙老师,”陆野犹豫了一下,还是说出了自己的怀疑,“您说…有没有可能,这脚印…不是模具印的?”
“不是模具?”孙建军一愣,“那还能是啥?总不能真是狐狸精吧?”
“我是说…会不会是嫌疑人驯养了真的动物?比如狗?或者狐狸?”陆野说出自己的想法,“他带着动物一起来,让动物去偷鸡,或者故意留下脚印迷惑我们?”
这个想法让大家都愣住了。
带动物作案?这倒是新鲜。
“驯养动物…成本可不低啊。”一个同事提出疑问,“就为了偷几只鸡?划算吗?”
“而且那些塑料亮片和骚味儿怎么解释?”另一个同事说,“动物身上会掉亮片?骚味儿倒是对得上…”
孙建军摸着下巴上的胡茬,思考着:“驯养动物…也不是没可能。如果真是这样,那这嫌疑人可就有点门道了。但目的呢?还是说不通啊。”
线索再次陷入僵局。
回到局里,已经是上午。周队听了汇报,也没批评大家,只是让先休息,下午再开会讨论。
陆野虽然身体疲惫,但脑子却停不下来。他总觉得昨晚的经历有点奇怪。嫌疑人出现得太突兀,消失得太诡异,那几个脚印也显得太刻意。
下午的案情分析会,气氛有点沉闷。
大家把昨晚的情况又捋了一遍,还是没什么头绪。
“要不…下次月圆夜,扩大布控范围?把王家屯也加上?”一个同事建议。
“或者,干脆把那十几份排查名单上的人,都悄悄摸一遍底?”另一个说。
孙建军没说话,抽着烟,眉头紧锁。
陆野看着白板上杂乱的信息,突然想起了昨晚用新权限查到的那些关联案件。
偷衣物、拆狗屋、盗贡品…
这些案子虽然看起来和偷鸡案不一样,但都发生在农村,都带着点诡异和恶作剧的色彩。
他尝试着将这些案件信息输入系统,进行【逻辑链分析】。
【功能启动…需消耗精力点5。是否继续?】
【是】
【精力点-5。当前精力点:12/30。】
【逻辑链分析运行中…多案件关联分析…】
【分析结果:】
【1. 行为模式共性:非典型盗窃(目标价值低、行为怪异)、现场布置(伪造痕迹、残留物)、利用乡村环境及潜在迷信心理。】
【2. 可能关联:虽目标不同,但行为内核可能存在一致性(发泄、挑衅、寻求关注或完成某种“仪式”)。嫌疑人可能处于行为演变期。】
【3. 新建议:并案调查可能性较低,但建议关注这些案件发生地是否存在地理或人际关联(如:是否围绕某一特定区域或人群?)。】
行为演变期?地理或人际关联?
陆野看着分析结果,脑子里仿佛有什么东西闪过。
他猛地站起来,走到办公室墙上的县地图前,拿起笔,开始标注那几个关联案件的发生地点。
王集镇偷衣物案、河湾乡拆狗屋案、西山乡盗贡品案,以及现在的张家坳、李家庄、王家屯偷鸡案…
当他把这些地点全部标出来后,惊讶地发现,这些地方,竟然隐隐约约围绕着…县郊的西山区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