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汇报上去,周队高度重视。
虽然“讨封”之说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但考虑到嫌疑人之前一系列行为展现出的偏执和怪异,谁也不敢保证他不会做出更出格的事情。
专案组的力量得到了加强,重点排查西山乡及周边村镇的年轻人,特别是那些 known to be 神神叨叨、迷恋鬼神传说、或者近期行为异常的家伙。
陆野和孙建军则再次把目光投向了胡老歪。他是所有线索的交汇点,无论他是嫌疑人,还是被模仿的对象,或者只是知情人,他都至关重要。
这次,他们决定不再直接询问,而是采用更隐蔽的方式调查。
他们找到了胡老歪那个在外打工的儿子胡明的联系方式。
电话打通了,孙建军表明了身份。
胡明在电话那头显得很惊讶,甚至有点紧张:“警察同志?找我爸?他…他出啥事了?”
“没什么大事,就是例行了解点情况。”孙建军尽量让语气放松,“你最近回过家吗?”
“没有啊,厂里忙,快一年没回去了。”胡明说,“就偶尔打个电话。我爸他…他是不是又跟人吹他那些狐仙的事了?你们别信他,他老糊涂了,整天瞎琢磨…”
“你父亲一直这样吗?还是最近才特别迷这个?”
“好像…好像一直是有点吧…”胡明回忆着,“我小时候他就老说山里有狐仙啥的…不过最近一两年,好像更厉害了…电话里老是嘀咕什么…缘分快到了…听不懂啥意思…”
缘分快到了?这话听起来有点耐人寻味。
“你父亲平时跟什么人来往比较多吗?或者,有没有什么人经常去找他?”孙建军问。
“没啥人吧…”胡明说,“他那人脾气怪,不爱搭理人。也就…对了,前阵子他电话里好像提过一句,说有个小年轻,挺佩服他的,老去找他听故事…具体叫啥我没问…”
小年轻!佩服他!去找他听故事!
陆野和孙建军精神一振!这条线索太重要了!
“大概什么时候提到的?那个小年轻长什么样记得吗?”孙建军赶紧追问。
“就…就大概两三个月前吧…”胡明努力回忆,“长啥样我真不知道…我爸也没细说…就说是个娃娃,心眼实在,听得入迷…”
两三个月前?时间上和偷鸡案开始的时间似乎能对上!
又询问了几句,没得到更多信息,孙建军道谢后挂了电话。
“一个小年轻!崇拜胡老歪,听他讲狐仙故事!”孙建军兴奋地搓着手,“这小子嫌疑太大了!”
范围一下子缩小了很多!
他们立刻联系西山乡派出所,让他们秘密调查,最近两三个月,有没有哪个年轻人经常往后山胡老歪那里跑。
派出所的民警反馈很快,但结果让人失望。胡老歪住得太偏,平时根本没人注意谁去找他。问了几家离得稍近的农户,也都说没留意。
线索似乎又断了。
就在两人有些沮丧的时候,技术队那边传来了一个好消息。
他们对王家屯案发现场提取到的空气样本(当时用专用设备采集了残留气味)进行了分析,结果出来了!
除了之前已知的类似黄鼠狼尿液的骚味成分外,还检测到了一种极其微量的、特殊的化学物质——磷化氢!
磷化氢?这是一种常见的熏蒸杀虫剂和粮仓消毒剂的气体,带有类似大蒜的臭味,但在空气中极易扩散,很难残留。怎么会出现在鸡笼旁边?
“磷化氢…”陆野看着报告,若有所思,“这东西…除了杀虫,还有什么用?”
技术队的同事解释道:“磷化氢在某些条件下,比如遇到潮湿空气,可能会产生淡淡的绿光或者蓝光,也就是俗称的‘鬼火’的原理之一。当然,量很少的情况下,肉眼很难察觉。”
鬼火?蓝光?
陆野猛地想起那个小男孩的描述——“白影子”!
在月光下,如果有一点淡淡的、难以察觉的蓝光或绿光笼罩,看起来会不会更像一个诡异的“影子”?
嫌疑人可能在使用某种能产生微量磷化氢的东西,来增强他“狐仙”出场时的诡异效果!
这不是简单的迷信模仿了,这涉及到一定的化学知识!那个嫌疑人,可能比他们想象的更“专业”!
“查磷化氢的来源!”孙建军立刻下令,“重点是西山乡及周边,哪里能搞到这种东西?或者谁可能懂得使用这种东西!”
调查方向再次调整。
磷化氢的来源并不好查,这东西虽然不算极度危险品,但普通人也很难接触到。主要用于大型粮库、农业合作社或者专业的消杀公司。
西山乡一带,并没有大型粮库。只有几个小型的农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
排查名单很快列了出来。
陆野和孙建军一家家跑。
前面几家都没什么问题,磷化氢管理严格,使用记录清晰,没有异常流失。
最后一家,是位于西山乡边缘的一个私人苗圃。苗圃老板姓钱,也搞一些果树种植,偶尔需要熏蒸土壤杀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