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野被自己这个大胆的猜想惊得睡意全无。
铜钱是信号?给特定的人看?
谁会看懂这个?
胡老歪的亲人?他只有一个儿子胡明在外打工,难道是他?可胡明远在千里之外,而且看起来对父亲的事并不上心。
或者是…那个几十年前消失的采药人的后代?回来复仇?
这想法太戏剧化了。
但破案有时候就需要一点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陆野决定不再纠结于铜钱本身,而是再次回到嫌疑人的动机和行为模式上来。
他尝试启动【心理侧写】功能,尽管精力值已经快见底。
【功能启动…精力点不足…启动困难…】
【强制启动…消耗最后精力点…】
【当前精力点:0/30。(即将进入强制休息状态)】
【心理侧写基础运行…基于报复动机假设…】
【侧写结果(模糊):】
【1. 嫌疑人内心充满长期压抑的愤怒与仇恨,可能源于早年重大创伤或不公。】
【2. 对胡老歪的报复行为带有明显的“仪式感”与“惩罚性”,并非单纯夺取生命,更注重精神折磨与象征意义。】
【3. 可能具有较高的学习能力与动手能力(化学、伪造、策划),但社会地位或许不高,存在感较弱。】
【4. 再次强调:深挖胡老歪过往,特别是涉及“秘密”、“耻辱”、“未被追究的过错”。】
侧写结果再次强调了“早年创伤”和“胡老歪的过错”。
看来,突破口还是在胡老歪身上。
必须想办法撬开胡老歪过去的嘴。
可是人已经死了,房子也烧了,还能从哪里入手?
陆野的目光,再次落在那亮紫色的塑料颗粒上。
这是目前最实在的、连接偷鸡案和命案的物证。
它的来源,至关重要。
第二天一早,陆野顶着黑眼圈找到孙建军,把自己的想法说了,重点强调追查亮紫色塑料的来源。
孙建军虽然觉得查这玩意有点大海捞针,但眼下也没更好的方向,便同意再试试。
两人跑遍了西山乡及周边几个镇子所有可能接触到塑料制品的地方:小卖部、文具店、玩具厂边角料处理点、甚至收废品的…
一无所获。这种亮紫色的塑料颗粒太普通了,随处可见。
就在两人快要放弃的时候,陆野突然想起发现塑料颗粒的地方——李家庄的鸡窝旁,和胡老歪石屋外的铜钱上。
为什么是亮紫色?为什么不是其他颜色?凶手对这个颜色有偏爱?还是这个颜色有特殊意义?
他尝试着代入凶手的心理。
如果他要故意留下一点线索误导警方,为什么会选择亮紫色?这个颜色很扎眼,很容易被发现。
除非…他潜意识里就想让人注意到这个颜色?或者,这个颜色对他有特殊意义?
【逻辑链分析】无法启动,精力值耗尽。陆野只能靠自己琢磨。
亮紫色…鲜艳…扎眼…像是什么?
玩具?服饰?或者…某种特定的包装?
他猛地想起,小时候见过一种亮紫色的、装某种廉价糖果的透明塑料袋!
那种糖果…
他立刻跑到乡里唯一的小卖部,指着那种亮紫色的糖袋问老板:“老板,这种糖,最近有没有人大量买过?或者…有没有人特别爱买这种糖?”
老板看了看,摇摇头:“这种水果糖,便宜,小孩买得多,但也没见谁大量买。大人买的少…哦,对了,后沟的胡老歪,有时候会来买几颗揣兜里,说是哄小孩…”
胡老歪?他买这种糖?
陆野心里一动:“他买给哪个小孩?”
“那就不知道了…可能是路上遇到哪个放羊娃吧…”老板随口道。
胡老歪会买这种亮紫色的糖…
塑料颗粒…糖袋…
难道那塑料颗粒,是从这种糖袋上掉下来的?
凶手可能接触过这种糖袋?甚至可能糖袋就是他的?
一个爱吃这种亮紫色糖袋包装糖果的人?
这算是个特征吗?
陆野把这个发现告诉孙建军。
孙建军哭笑不得:“爱吃糖?这算哪门子线索?难道咱们要排查所有买过这种糖的人?”
虽然听起来不靠谱,但似乎是目前唯一能抓的点了。
两人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开始暗中留意谁经常买这种糖,或者谁身边有这种糖袋。
调查进行了两天,依然没什么进展。
就在两人觉得这思路可能真的走不通时,派去县里调查安神草来源的同事传来了消息。
县里几家药材店都没卖出过大量的安神草。但是,一家老字号药材店的老掌柜提供了一个情况:大概一个月前,有个戴着口罩帽子的男人,来店里买过一些安神草,量不大,但问得很仔细,特别是关于用量和效果。老掌柜印象比较深是因为那人手指上好像沾着点紫色的什么东西,像油漆又像颜料。
紫色?!
陆野和孙建军立刻来了精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