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局办公室的电子屏上,【逻辑链分析】系统的蓝色进度条终于走完,一行行数据在屏幕上跳动,像一把把精准的手术刀,剖开案件的迷雾。陆野俯身盯着屏幕,指尖划过 “92.7% 概率” 的结论,系统标注的参数维度清晰列在下方:
作案动机强度:父辈仇怨(档案佐证 + 村民证词)85% + 近期冲突(山货权纠纷 + 干货退单)90%,叠加权重后为 88.2%;
作案能力匹配度:山林熟悉度(每日进山记录)98% + 毒蘑菇认知度(长期采山货经验)92%,工具获取(家中有竹筐、镰刀)95%,综合匹配度 95.1%;
时间线吻合度:婚宴当天 6:00-7:30(小王清洗蘑菇时段)活动空白(无监控拍到其在山林)80%,具备作案窗口期;
物证关联度:毒蘑菇碎片(同源检测)70% + 地窖泥土(成分匹配)82% + 乳胶手套(指纹 + 毒素残留)78%,加权关联度 76.5%。
“系统把‘动机’和‘能力’的权重拉得很高,但‘直接行为证据’确实拖了后腿。” 孙建军凑过来,指着 “65% 证据链完整度” 的红色标注,“就差他亲手投毒的动作证据,或者采摘、处理毒蘑菇的直接痕迹。”
陆野点开【物证分析库】的补充提示,屏幕上弹出灰花纹鹅膏菌的采摘特性:“该菌菌柄较脆,采摘时需用工具切断(避免徒手折断导致菌肉残留),常见工具为小型弯刀或竹片;干燥过程中孢子易附着于竹篮缝隙,且需通风环境(如杂物棚、屋檐下)。” 他立刻拿起对讲机:“监控组!重点搜查赵老四家的杂物棚,看有没有小型弯刀、竹片,特别是刃口有没有淡褐色菌褶纤维,竹篮缝隙里有没有白色孢子!”
“收到!我们现在就在赵家院外,这就绕到杂物棚附近排查!” 对讲机里传来轻微的脚步声,似乎是监控队员在悄悄移动位置。
就在这时,二组组长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份刚做完的笔录:“周队、陆哥,村医李大夫的证词录好了!他说赵老四的妻子张桂英今天上午去卫生所,说是给丈夫买助眠药,聊到‘当家的最近半个月天天做噩梦,凌晨两三点就醒,嘴里喊着 “红喜字变黑了”“别找我要说法”,还说看到 “地上有白花花的东西在爬”—— 李大夫问他是不是惹了啥事儿,张桂英就哭了,没敢多说。’”
“红喜字变黑了?” 陆野猛地抬头,眼睛亮了,“王家婚宴当天贴的就是红喜字!‘白花花的东西’很可能是毒蘑菇!这是他潜意识里的罪行暴露!”
周队把笔录拍在桌上,语气坚定:“心理防线已经松动了!现在证据有了(物证 + 动机 + 时间线),心理漏洞也找到了(梦话 + 情绪不稳),可以突击审讯了!小陆,你和孙建军负责主审,我在隔壁监听,随时调整策略 —— 记住,先稳,再攻,别一开始就把牌全亮出来。”
审讯室的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桌上依次排开证据袋 —— 装着毒蘑菇碎片的密封袋、印有赵老四指纹的乳胶手套、泥土成分检测报告,还有一张王家婚宴的现场照片(红喜字格外醒目)。陆野对着镜子调整了一下衣领,深吸一口气 —— 他知道,这场审讯不仅是和赵老四的较量,更是和二十年仇怨的对抗。
下午三点,赵老四被带进审讯室。他穿着那件深蓝色旧外套,头发乱糟糟的,眼底的黑眼圈重得像涂了墨,坐下时双腿不自觉地并拢,双手放在膝盖上,却在微微发抖。孙建军先开口,语气平和:“赵老四,今天请你来,是想跟你聊聊王家婚宴的事 —— 你那天没去参加,对吧?”
“没... 没去。” 赵老四的声音沙哑,眼神盯着桌面,不敢看警察,“我那天进山采山货,回来的时候宴席都散了。”
“采山货?” 陆野接过话,手指轻轻敲了敲桌上的山林地图,“我们查了监控,你那天早上六点出门,却没去平时常去的村东头山林,反而绕到了村西头的老橡树林 —— 那里可是灰花纹鹅膏菌的生长区,你去那儿采什么山货?”
赵老四的身体僵了一下,手指攥得更紧:“就... 就是采点野菜,老橡树林里野菜多。”
“野菜?” 孙建军拿出一张照片,是从赵家杂物棚外拍到的竹篮,“那你家杂物棚里的竹篮,缝隙里检测出的白色孢子,怎么解释?经鉴定,那是灰花纹鹅膏菌的孢子 —— 你采野菜需要摘毒蘑菇吗?”
赵老四的脸色开始发白,嘴唇哆嗦着,却说不出话。陆野没有继续追问,而是拿起王家婚宴的照片,推到他面前:“你认识这个喜字吗?王家婚宴当天贴的,红底黄字,很显眼。你妻子说,你最近总说梦话,喊‘红喜字变黑了’—— 为什么红喜字会变黑?是不是因为你在婚宴上做了亏心事,看什么都觉得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