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技术勘查队与物理证据搏斗的同时,陈凯和周婷这条线上,也在与一个由数字和虚假身份构筑的幽灵周旋。
“王海”在分拣中心入职时留下的资料少得可怜。一张打印的一寸照片,像素低得感人。照片上的男子戴着黑框眼镜,帽檐压得很低,几乎遮住了上半张脸,只露出略显苍白的下半张脸和紧抿的嘴唇。五官模糊,表情僵硬,仿佛刻意将自己隐藏在迷雾之后。
“这张脸,就算增强处理,难度也很大。”周婷看着电脑屏幕上经过初步锐化依然模糊的图像,眉头紧锁。她是个技术控,擅长从数字世界中挖掘线索,但眼前这个“王海”,就像一个精心设计的虚拟角色,几乎没有留下任何有效的生物特征。
另一个线索是那个手机号码。经查,这是一个由虚拟运营商发行的号码,完全无需实名认证。在过去两个月里,这个号码的活动轨迹清晰地勾勒出“王海”极其单调的生活范围——以城东分拣中心和这间出租屋为圆心,半径不超过两公里的区域。
通话记录更是干净得诡异。除了几个外卖电话、两个快递联系号码外,没有任何私人通话,没有社交软件绑定,没有银行短信,甚至连常见的骚扰电话和广告短信都几乎没有。就像一个只为维持最基本生存而存在的工具号。
“他只用这个号码处理必要的外部联系,而且极其谨慎,几乎不进行任何可能暴露个人信息的活动。”陈凯分析道,“昨天下午,这个号码在基站注册的信号从此区域彻底消失,时间点与他退租离开高度吻合。之后,再无任何活动。”
这条看似最有希望的通讯线索,也在这里戛然而止,断得干净利落。
“虚拟号码……模糊照片……现金支付……”陆野听着陈凯和周婷的汇报,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这是一个准备好的身份,一套熟练的隐匿手法。他不是第一次做这种事,或者说,他为此准备了很久。”
会议室里陷入短暂的沉默。对手的狡猾和老练,超出了最初的预估。就像在黑暗中与一个看不见的影子搏斗,每一次出拳都落在空处。
等待检验结果的时光总是格外漫长。市局毒化实验室的灯光,通常彻夜不熄。
实验室主任老秦,是个跟各种剧毒物质打了几十年交道的老专家,此刻正盯着色谱-质谱联用仪屏幕上跳动的曲线和峰值,眼神锐利如刀。那些曲折的线条,在普通人眼中如同天书,在他眼里,却是揭示物质本质的密码。
从存水弯管提取的微量残留物,经过复杂的预处理后,被注入精密的分析仪器。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仪器发出低沉的运行声。终于,屏幕上的谱图稳定下来,与数据库中的标准图谱开始比对。
几个关键的峰值特征,与已知的剧毒物质完美匹配。
老秦深吸一口气,拿起内部电话,拨通了陆野的号码。尽管努力保持平静,但他的声音里还是透出了一丝压抑不住的兴奋与凝重。
“陆组,结果出来了!送检的微量粉末,确认含有两种剧毒成分:氰化钠和蓖麻毒素蛋白!”
电话那头的陆野,呼吸似乎停顿了一瞬。
氰化物,剧毒,作用迅猛,被称为“闪电毒药”。蓖麻毒素,从蓖麻子中提取的蛋白质毒素,毒性极强,是氰化物的数千倍,且目前没有特效解药。这两种毒物同时出现,其意味不言而喻。
“而且,”老秦继续道,语气更加沉重,“从残留物的形态和微量杂质分析,这两种毒物都经过了一定程度提纯和处理,不是粗制滥造的产物。嫌疑人具备相当的化学操作能力。”
这印证了之前的判断——嫌疑人绝非普通角色。
“另外,你们送来的那片塑料手套碎片,”老秦的话锋一转,带来了更大的突破,“我们在碎片内侧,靠近撕裂边缘的位置,利用真空金属镀膜和激光显微技术,成功显现并提取到了一小段残缺的指纹!虽然只有大约三分之一,纹线断续,但核心特征点尚存,具备比对条件!”
“太好了!”陆野的声音终于带上了一丝波澜,“立刻将指纹特征录入全国违法犯罪信息库(CCIC)和现场指纹库进行比对!同时,将那张模糊照片,动用所有技术手段进行增强处理,重点优化面部骨骼结构,下发到各分局、派出所、巡特警、交警支队,以及城东分拣中心周边所有的社区网格员、安保力量,进行秘密排查和辨认!告诉所有人,眼睛放亮一点,这个人极度危险!”
命令像投入静湖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迅速扩散至城市的各个角落。
技侦中心的电脑屏幕上,那枚残缺的指纹特征被转化成数字信号,与海量的数据库进行着高速、无声的碰撞与比对。每一次微小的特征点匹配,都可能指向一个隐藏在茫茫人海中的身份。
图像处理工作站上,周婷和同事们运用最新的AI算法和人像修复技术,对那张模糊照片进行着“精雕细琢”。算法根据模糊的像素,尝试重建面部轮廓,推演五官细节。一张张经过不同算法增强的、清晰度各异的模拟画像被生成出来,虽然无法保证百分百准确,但至少提供了一个更具象化的参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