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野坚持要查这个看似与案件风马牛不相及的王铁柱,在专案组内部引发了一些微妙的波澜。
“野哥,赵小军的鞋印、动机、时间点,甚至模糊的监控影像,证据链已经相当清晰了,”一位资深组员委婉地提出看法,“这个王铁柱,系统关联度这么弱,会不会是数据噪音?我们把精力集中攻破赵小军,可能效率更高。”
周婷也补充道:“是啊,从现有证据看,赵小军的嫌疑几乎是压倒性的。王铁柱的关联太间接了。”
小组里弥漫着一种“大局已定”的氛围,认为陆野有些过于执着于细节,甚至像是在钻牛角尖。
但陆野站在白板前,目光扫过“赵小军”和“王铁柱”两个名字,眼神没有丝毫动摇。他敲了敲白板,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办案最忌讳的,就是证据还没完全闭环,就先在心里把案子‘定了性’!赵小军嫌疑大,我承认,但在没有拿到他直接杀人的铁证,没有搞清楚所有疑点之前,任何合理的可能性都不能被排除!”
他转过身,面对着自己的组员,语气加重:“这个王铁柱,既然能被系统以这种极其微弱、却又确实存在的方式提示出来,就说明他和这个时空节点存在某种我们尚未发现的交集!查他,不是为了证明他有罪,而是为了彻底排除他的嫌疑!如果排除不掉,那他就可能是我们忽略掉的另一条毒蛇!在真相水落石出之前,谁也不能保证,看似最合理的路径,就一定是正确的路径!”
他环视众人,最终拍板:“查!必须查清楚!这是对案件负责,也是对张大海负责!”
陆野的决心感染了大家,也平息了疑虑。调查方向再次调整,一部分力量继续深挖、固定赵小军的证据,另一部分人则按照陆野的指示,开始对王铁柱进行全方位的背景调查和时间轴复原。
王铁柱的背景并不复杂,很快被查清:邻市户籍,常年无业,是社会闲散人员,性格好勇斗狠,档案里记录着多次因盗窃、打架被治安拘留的案底。而就在五年前,他因持械抢劫一名晚归路人,数额较大且情节恶劣,被判处了十年有期徒刑,目前正在本省北部的一所监狱服刑。
难题在于,要查清他十年前的具体活动轨迹。对于一个十年前并非重大案件嫌疑人、只是街头小混混的人来说,想要精确复原他某几天的行踪,难度极大。当年的各种社会面监控远不如现在普及,记录也大多散佚。
然而,陈凯带领的技术组没有放弃。他们利用陆野争取到的系统高阶权限,接入了更多十年前留存下来的、未被完全数字化的民生数据库碎片——包括一些旧式旅馆手写登记簿的扫描存档、早期网吧实行身份证登记制度的原始记录备份等。
这无异于一场数据海洋里的艰难捞针。几天不眠不休的海量数据筛查和交叉比对后,一个令人振奋的发现,终于从杂乱的信息碎片中浮现出来!
“查到了!有重大发现!”陈凯的声音因为激动和疲惫而有些沙哑,他指着屏幕上一条模糊的扫描记录,“十年前,十月十号!王铁柱使用他本人的身份证,在咱们本市城西区的‘平安旅社’——就是那种管理松散、当时不需要详细登记就能入住的小旅馆——开了一个房间!记录显示,他住了三天,直到十月十二号下午才办理退房!”
案发前两天入住,案发当天下午退房!
这个时间点,与“10.12”命案的发生时间高度重合!
更关键的是,那家“平安旅社”的地理位置,经过地图测算,距离案发的清河边区域,只有不到三公里的直线距离! 步行也完全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这个王铁柱,在案发关键时间点,不仅人在本市,而且就住在案发现场附近!之前那个微弱的系统关联,并非空穴来风!
“立刻!”陆野眼中精光一闪,没有任何犹豫,“联系王铁柱目前服刑的监狱,我们马上提交法律手续,立即提审王铁柱!” 他语气斩钉截铁,“审讯重点,就是他十年前十月十二号晚上的具体行踪!每一个细节都要问清楚!”
一条意想不到的线索,突然变得清晰而致命。原本似乎即将尘埃落定的案情,再次被投入了一块巨石,掀起了新的波澜。真相,仿佛变得更加复杂,也更加接近了。
喜欢刑侦天梯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刑侦天梯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