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赵小军的追踪和异地审讯正在紧张部署中,技术团队的物证再检工作也并未停止。陆野要求对当年案发现场提取的所有物证,进行一遍地毯式的、更高精度的筛查,不放过任何一丝可能被忽略的线索。
案发现场提取的物证远不止那枚“关键指纹”和鞋印。当年技术条件有限,很多微量物证或因价值不明,或因无法比对,被封存后便无人问津。
技术员们将尘封的证物袋再次打开,利用超净工作台和最新设备,对每一片残留的树叶、每一粒泥沙、甚至是从死者指甲缝里提取的微量残留物进行了重新分析。
“野哥,这里有个发现,有点奇怪。”一名年轻的技术员招呼陆野过去。
他指着显微镜连接的大屏幕,上面显示着一段极其细微的、几乎看不清的纤维。“这是从死者王某右手小拇指指甲缝里提取到的残留物,当年记录是‘疑似织物纤维’,但无法溯源,就没深入追查。”
“现在能分析出什么?”陆野问道。
“我们用了显微红外光谱分析,确定这是一种十年前比较常见的涤棉混纺面料,多用于制作低端工装或者劳保服。”技术员操作着电脑,“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我们在纤维上,发现了一小段极其模糊的、几乎不可见的附着物…像是…某种干涸的分泌物。”
“能提取DNA吗?”陆野立刻追问。
“量太少了,而且时间太久,降解严重。尝试提取了几次,都失败了。”技术员摇摇头,“但是,我们换了个思路,尝试用蛋白组学的方法分析了一下,勉强检测到了极微量的…皮脂蛋白特征。可惜,这点信息量,根本不够进行个人识别。”
希望似乎再次变得渺茫。这点微乎其微的特征,根本无法锁定任何人。
然而,陆野并没有放弃。“把这点蛋白特征数据录入系统,设定一个极低的匹配阈值,在全国违法犯罪人员DNA数据库里进行盲比!哪怕只有亿分之一的关联度,也筛一遍!”
这是一个近乎徒劳的指令,如同大海捞针。但陈凯还是执行了。系统再次开动庞大的算力,开始进行这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几个小时过去了,就在大家都以为不会有结果的时候,系统突然发出了一声不同于往常的、轻微的提示音——这不是找到高匹配度的警报,而是发现了一个“潜在微弱关联”的提示!
“有情况!”陈凯立刻点开提示。
屏幕上显示的结果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系统提示,该微量蛋白特征,与数据库中一名正在本省北部某监狱服刑的罪犯——王铁柱(因抢劫罪入狱)——的DNA样本,存在极其微弱的、远低于认定标准的相似性片段!
这种相似性,从科学上讲,根本不足以作为证据,甚至可能只是巧合。
“王铁柱…”陆野看着这个名字和照片,一个四十多岁、面貌凶狠的男人,“他的入狱时间?”
“他是五年前因抢劫罪被判刑入狱的,跟十年前的这个案子时间上不重合。”周婷查询后回答。
似乎又是一条死胡同。一个五年前才因抢劫入狱的人,似乎和十年前的命案扯不上关系。
但陆野的直觉却告诉他,这个微弱到可以忽略不计的“关联”,出现在死者指甲缝这么关键的位置,绝不简单。
“查这个王铁柱!查他十年前的所有行踪!查他有没有来过本市!查他和死者王某、和张大海、赵小军有没有任何可能的交集!”陆野下达了指令,不愿放过任何一丝可能性。
喜欢刑侦天梯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刑侦天梯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