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薪诱饵”作案模式的确认,是“4.15系列杀人碎尸案”侦破工作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专案组从之前被动地追查尸块来源和受害者身份,转向了主动剖析凶手的犯罪心理和行为模式。
一张针对“收藏家”狩猎网络的大网,悄然撒开。
北州市局加大了对“顺达”汽修厂老板——一个名叫胡伟的中年男子的追查力度。胡伟的社会关系被彻底梳理,发现他除了经营修理厂,平时也嗜赌,欠下不少债务,修理厂经营状况一直不佳。他的突然关门和失踪,本身就充满了疑点。调查发现,他失踪前,其个人账户并没有大额资金流入,反而在关门前几天,取走了仅有的几万块现金。
这符合两种推测:一,胡伟是凶手的同伙,参与作案后分得现金,然后潜逃;二,胡伟本人就是受害者之一,或者被凶手控制、利用后灭口。
无论是哪种情况,找到胡伟,至关重要。全省范围内的协查通报被发出,对胡伟的可能藏身地进行排查。
同时,根据陆野的指示,各市,尤其是北州市,开始对劳务市场、城中村、网吧、小旅馆等流动人口聚集区域进行针对性宣传和布控。便衣民警混入一些可能存在非法招工的线下场所和线上群组,试图捕捉那个可能再次抛出的“诱饵”。
技术支队则全力追踪那些虚拟号码和小众社交软件账号的来源,虽然希望渺茫,但任何一点蛛丝马迹都可能成为突破口。
然而,“收藏家”仿佛嗅到了危险的气息,突然变得异常沉寂。几天过去了,没有再发现新的尸块,也没有监测到类似模式的招工信息出现。
这种沉寂,反而让专案组更加不安。根据侧写,“收藏家”的欲望不会轻易停止,他的沉寂,可能意味着他在策划下一次更谨慎、或者说更猖狂的犯罪。
陆野的压力与日俱增。他几乎住在了指挥室,眼睛里布满了血丝,靠着浓咖啡和强大的意志力支撑着。他知道,凶手就在那里,像一头潜伏在黑暗中的野兽,随时可能再次亮出獠牙。
“就在陆野准备返回厅里时,他的加密手机响了,是赵晓萌从市局信息科打来的 —— 凌晨处理完服务器故障后,她没直接下班,反而调取了北州辖区的违规企业档案。‘陆野,有个线索可能跟 “顺达” 修理厂有关!’赵晓萌的声音带着一丝急促,背景还能听到键盘敲击声,‘我刚在市局违规企业数据库里查到,北州城郊有个小电镀厂,三个月前因非法处理工业废料被查封,地址离 “顺达” 不到两公里,而且该厂登记的溶剂采购记录里,有和抛尸现场一致的复合苯系物成分!’
陆野心中一凛,猛地坐直身体:‘具体地址发我!你怎么会想到查这个?’‘之前整理 “顺达” 周边企业信息时,标记过这家电镀厂有汽修厂业务往来,刚才处理服务器数据时顺便核对了溶剂成分,没想到真对上了。’赵晓萌轻笑,‘你别光顾着盯现场,我已经把电镀厂的工商档案和查封记录发你邮箱了,重点看它的实际控制人,可能跟胡伟(顺达老板)有关联。’
挂了电话,陆野立刻将信息同步给前线小组,随后才拖着疲惫的身子返回临时住处。刚进门,手机就弹出赵晓萌的消息:‘我让食堂阿姨留了热粥,在你办公室冰箱里,记得明天加热了吃。你爸上午托人把新鲜蔬菜放你门口了,附了张纸条说 “多吃菜少熬夜”—— 我帮你放冰箱了。’
看着消息里的细节,陆野紧绷的神经瞬间放松。他回了句‘谢了,你也早点休息’,指尖划过屏幕,想起之前查碎尸案时,赵晓萌也是这样,总能在他忽略的细节里找到突破口,还不忘兼顾他的生活。这种藏在专业里的细心,比任何安慰都更让他心安。”
他的心跳有些加速。王教授发现的特殊化学溶剂,用于工业清洗或电镀行业完全说得通!“顺达”修理厂附近的小电镀厂!这难道又是巧合?
一条看似不经意的家庭闲谈,可能成为了打破僵局的关键。
就在陆野准备返回厅里时,他的加密手机响了,是技侦支队打来的。
“陆组!我们…我们可能找到那辆金杯面包车了!”
“在哪?!”陆野的心猛地提了起来。
“在北州市和老河口市交界的一个废弃的采石场里!被用树枝和破帆布掩盖着!当地派出所接到护林员报案,我们核对了一下车型特征,高度吻合!已经派人封锁现场,正在进行取证!”
找到了!凶手的交通工具!
陆野眼中爆发出锐利的光芒。车辆找到,意味着可能找到更多关于凶手的痕迹,甚至可能指向其藏身之处!
收网的时刻,似乎即将来临。深夜的街道上,警车拉着警笛,风驰电掣般向着那个废弃的采石场驶去。陆野坐在车里,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城市光影,知道与“收藏家”的最终对决,已经拉开了序幕。
喜欢刑侦天梯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刑侦天梯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