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省厅刑侦局,连走廊里飘着的咖啡混着打印墨粉的味道,闻起来都好像和以前不太一样了。
几个面熟的同事正凑在茶水间,一见他走过,声音不约而同地低了下去,随即又扬起热情得过分的招呼。
“陆组,回来啦!”
“陆组,辛苦了!”
那眼神里,是货真价实的佩服,甚至带了点以前绝不会有的……谨慎?陆野面上挂着恰到好处的笑,一一点头回应,心里门儿清。“4.15”那摊子血肉模糊、挑战人神经极限的案子,就像一尊烧得通红的烙铁,把他这块“年轻空降兵”的坯子狠狠淬炼了一遍,如今烙印深刻,再也无人敢小觑他那副年轻的皮囊下,究竟藏着怎样的韧劲和锋芒。
办公桌上,新送来的待阅文件和各地协查通报堆起了小山。日子好像又回到了按部就班的轨道,敲键盘声、电话铃声、压低的讨论声,一切如旧。但陆野知道,什么都不同了。他不必再像初来乍到时那样,每一步都走得如履薄冰,生怕行差踏错。实打实的战绩,是硬通货,比任何漂亮话都管用,已经在这精英扎堆的地方,为他挣下了实实在在的立足之地,和沉甸甸的话语权。
总队领导刚找他谈过话,不再是泛泛的“好好干,我看好你”,而是具体得多的责任分工。鉴于他在“4.15”系列杀人碎尸案中展现出的,远超年龄的统筹指挥能力,以及对犯罪心理侧写等现代侦查手段精准得近乎妖异的运用,总队经过研究,决定让他更多地参与到跨区域、疑难复杂案件的协调与指导中,更有意让他牵头,组建一个侧重于重大案件分析研判和战术支持的小组。
这意味着,舞台更大了,聚光灯会更亮,但压下来的担子,也注定更重。
陆野心里没有半分怯意,反倒像一把保养得当、亟待出鞘的利刃,感受到一种跃跃欲试的兴奋。他迷恋这种在错综复杂的迷局中抽丝剥茧、直至触碰冰冷真相的感觉,也享受那种凭借智慧与意志,引领团队将罪恶彻底碾碎的成就感。
坐下,打开电脑,屏幕上开始滚动近期全省的警情通报和未破积案线索。目光扫过一行行冰冷的文字和现场照片,他的大脑已如同精密仪器般自动运转开来,【逻辑推理】和【案件统筹分析】的能力,几乎成了呼吸一样的本能。
他知道,眼前的平静不过是暴风雨的间歇。在这座庞大都市的阴影里,罪恶如同滋生在腐木下的菌类,永远不会真正绝迹。一个“解剖者”张海倒下了,谁又能保证,不会有更狡猾、更残忍的恶魔,在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悄然亮出獠牙?
但他已准备好了。
桌上的内部电话突兀地响起,打断了他的思绪。伸手拿起听筒,那边传来综合处内勤民警清晰干练的声音:
“陆副组长,接到临市局紧急通报,他们那边发生一起疑似系列纵火案,现场有些不同寻常的疑点,希望能得到省厅的指导和支持。”
“把基本情况、现场照片和初步调查报告,立刻发到我系统。”陆野的声音平稳,听不出丝毫波澜。
放下电话,他下意识地揉了揉眉心,连续高强度工作后的疲惫,如同潮水般细细漫上骨骼缝隙。就在这时,放在桌面的私人手机屏幕亮了起来,是赵晓萌发来的信息。
「陆大组长,听说你回局里了?办公室窗台上的绿萝快渴死了,劳驾您老人家屈尊浇点水。ps:我爸我妈又在明示暗示,问‘那个总让你加班的小陆’,什么时候能来家里吃顿便饭?他们念叨着要给你炖十全大补汤,说你查碎尸案肯定伤元气。」
看着屏幕上跳跃的文字,陆野紧绷的嘴角不自觉柔和下来,甚至牵起了一丝连他自己都未察觉的笑意。眼前仿佛浮现出赵晓萌那双总是带着点狡黠笑意的眼睛,还有她父母——那对朴实又热忱的退休老人,每次见他都恨不得把家里所有好吃的都塞给他的模样。
他指尖在屏幕上敲击:「绿萝已救,水量控制在50毫升,严格执行赵科长的指示。至于叔叔阿姨的饭局……帮我回话,这周末一定到,汤里少放点枸杞,上火。(另外,纠正一下,不是我让你加班,是案子让我们都在加班。)」
信息几乎秒回:「哟,陆副组长记性不错嘛,还知道50毫升。行,话我给你带到。不过我妈说了,枸杞必须放,还得加倍,说你熬得眼底都青了,再不补补,下次出现场别被风吹跑了。(翻白眼.jpg) 哦对了,纵火案的初步数据,信息科这边已经收到协查请求了,我让小王先做着基础筛查,有什么发现第一时间同步你。」
这就是赵晓萌。永远在他一头扎进案卷的冰冷世界时,悄无声息地递过来一杯温热的水;在他全神贯注于追踪罪犯的蛛丝马迹时,已经把他可能需要的技术支持安排得明明白白。她的关心,从不流于表面的嘘寒问暖,而是细密地织进工作的默契里,落在生活的细节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