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公安厅大院,庄重肃穆。刑侦总队重案处的新任处长办公室,窗明几净,却透着一股新官上任特有的、混合着审视与期待的微妙气息。陆野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面前没有堆积如山的待批文件,也没有络绎不绝的汇报人员。与他雷厉风行破获大案的形象不同,上任伊始,他出人意料地按下了“暂停键”,沉下心来,只专注做两件事:梳理与沉淀。
第一件事:摸清家底,读懂团队。
他深知,重案处是全省刑侦的尖刀,但这把刀是否锋利,每一个锯齿是否完好,需要亲手擦拭、检验。他没有召开鼓舞士气的大会,而是选择了更低调,也更耗时的方式。
他让内勤调来了重案处所有在职人员的详细档案,不仅仅是履历,还包括近几年参与主办或协办的主要案件记录、特长技能登记、甚至是一些非正式的考核评价。厚厚的卷宗堆满了他的办公桌一角。
白天,他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一份份地翻阅。他不只看破案率,更关注案件侦破的曲折过程,关注侦查员在关键时刻的表现,关注那些悬而未决的积案中,是否隐藏着被忽略的线索。
“老齐,齐大保,五十三岁,老重案了,专攻绑架、涉枪等暴力犯罪,经验没得说,但脾气火爆,去年因为审讯方式和年轻干警起过冲突……”
“孙启明,跟着我从平栾上来的,踏实肯干,直觉敏锐,适合现场勘查和摸排,但宏观视野和理论总结有待加强……”
“技术组的小陈,计算机高手,数据建模和电子物证提取是一把好手,但不太擅长与人打交道……”
“还有这几个刚从警院选拔上来的苗子,理论扎实,冲劲足,缺的是火线历练……”
晚上,他则化身成一个耐心的倾听者。以“熟悉情况”、“请教问题”为由,邀请处里的老侦查员、各探组组长、技术骨干,甚至是一些普通的年轻干警,到办公室喝茶、聊天。话题天南海北,从经典案例的复盘,到办案中的困惑,再到对处里管理、资源配置的看法,甚至是一些家长里短。
通过这些非正式的交流,他不仅了解了每个人的性格、能力和想法,更感知到了这个团队微妙的氛围:有老刑警的骄傲与固守,有中生代的压力与彷徨,也有年轻人的锐气与渴望。如何将这群藏龙卧虎、个性鲜明的人有效整合,拧成一股绳,形成最强的合力,是他作为新任处长面临的首要,也是最关键的课题。
第二件事:复盘过往,萃取教训。
在熟悉团队的同时,陆野也在进行一场更为深刻的自我审视与战略反思。他让周洪斌将他个人电脑里,关于栾山煤矿案、问题疫苗案的所有资料、笔记、分析图,全部整理出来。
夜深人静时,他对着投影幕布,一遍遍复盘这两个将他推上如今位置的大案。他重新审视案件中的每一个关键决策点:当初为何选择那个侦查方向?证据链的构建是否存在侥幸?对手的反应模式有何规律可循?哪些环节本可以做得更快、更好?暴露出的,除了具体的犯罪行为,还有哪些更深层次的、系统性的问题,比如基层管理的漏洞,跨部门协作的壁垒,乃至“暗河”这种犯罪网络渗透的深度与广度?
他不仅自己想,还推动团队一起沉淀。他让周洪斌、孙启明等亲历者,将自己的经验、教训、甚至是当时一闪而过的灵感或误判,都形成文字材料,在处内组织小范围的“案例研讨会”。没有照本宣科,只有基于实战的血泪总结和思维碰撞。
喜欢刑侦天梯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刑侦天梯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