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行动指挥部设在缅甸警方总部内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保密级别很高。中方小组获得了临时通行权限,但活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这在意料之中,毕竟是别人的地盘。
指挥部的核心成员很快确定下来。缅方由梭温警官担任前线指挥,他熟悉当地情况,也有一定的实战经验。另外还有一位来自缉毒部门的貌图警官,精干瘦小,眼神像鹰一样犀利,以及一支大约十五人组成的特种行动小队,代号“山鹰”,成员都是从各部队挑选的好手,看上去纪律严明。
中方这边,陆野是总协调,老陈担任战术顾问,刘猛负责技术支援与情报对接。李处长和王教授则主要负责对外沟通和法律程序保障。
第一次联合会议气氛比之前的正式会谈要务实和紧张许多。巨大的白色写字板上画满了孟雅县山区的地形草图。
“目标区域在这里,”梭温用指挥棒点着地图上一个被圈出的山谷,“根据陆组长你们提供的情报,交易地点可能在这个山谷的废弃锡矿附近。这里只有一条土路可以进出,周围是茂密的丛林和山地,易守难攻。”
老陈盯着地图,眉头紧锁:“只有一条路,意味着我们埋伏和撤离的路线选择很少。对方肯定会在沿途设置暗哨。强攻风险太大。”
“所以我们不能强攻,必须智取。”陆野接口道,“刘猛,你的设备能覆盖多大范围?”
刘猛立刻打开他的装备箱,拿出几个火柴盒大小的黑色装置和一台经过改装的笔记本电脑:“这是微型震动传感器和远程拾音器,有效范围根据环境不同,大概在两百到五百米。我们可以提前几天,利用夜间,由‘山鹰’小队的人携带,秘密布设在进入山谷的主要路径和废弃矿洞周围。这样,一旦有人车进入监控范围,我们就能提前预警,并判断其规模和动向。”
他又拿出一个伪装成岩石的摄像头:“这个,可以布设在制高点,进行实时视频监控。就是传输距离受地形和植被影响比较大,可能需要设置中继站。”
貌图警官眼睛一亮,用缅语对梭温说了几句。梭温点点头,对陆野说:“这个技术很好!我们可以利用起来。‘山鹰’小队有夜间渗透的经验。”
“无人机呢?”老陈问。
刘猛摇摇头:“带来的小型无人机噪音虽然小,但在寂静的山谷里还是容易被发现,而且电池续航有限。除非在行动发起时用于追踪逃窜目标,否则前期侦察不建议使用,容易暴露。”
战术讨论深入下去。双方人员围着地图和沙盘(后来根据卫星图片和当地向导描述制作的),不断提出各种设想和可能遇到的困难。
语言障碍依然存在,尽管有翻译,但涉及到专业术语和战术动作描述时,还是需要反复确认。文化差异也偶尔体现,比如缅方更习惯于依靠经验和直觉,而中方则更强调数据和技术支撑。
这时,陆野之前强调的“信任”和“共赢”起了作用。老陈凭借其丰富的实战经验,提出的几个渗透布控和伏击点设置方案,连貌图这样的老缉毒都点头称赞。刘猛展示的技术手段,也让缅方人员大开眼界,意识到了科技在现代缉毒中的作用。
“我们可以分成三个小组,”老陈在沙盘上摆弄着代表人员的小旗,“A组,由‘山鹰’主力携带传感器提前布控,并潜伏在制高点,负责观察和狙击支援;B组,隐蔽在入口处附近,负责切断退路并阻击外围援兵;C组,作为机动突击力量,在交易进行时,由侧翼丛林快速接近,实施抓捕。陆组长的位置在后方指挥所,与刘猛的技术监控在一起。”
梭温仔细看着沙盘,补充道:“进入区域的路线要避开常规小路,选择猎人走的兽径,减少被暗哨发现的可能。行动时间必须精确,要在他们交易开始,注意力最分散的时候动手。”
“通讯统一使用我们提供的加密频道,”刘猛拿出几台经过设置的便携电台,“频率已经跳频加密,防止被监听或干扰。”
经过整整一天的激烈讨论和反复推演,一个初步的联合行动方案逐渐成型。方案充分利用了中方的情报和技术优势,结合了缅方对地形和敌情的熟悉,以及“山鹰”小队的实战能力。
会议结束时,天色已晚。梭温警官拍了拍老陈的肩膀,用生硬的中文说道:“陈,厉害!”眼神里多了几分敬佩。貌图也对刘猛竖起了大拇指。
看着逐渐融洽起来的合作氛围,陆野心中稍定。专业的素养和共同的目标,是跨越隔阂最好的桥梁。
然而,就在联合指挥部紧锣密鼓地进行准备时,一个意外的消息从国内传来。周婷在加密通讯中汇报:“头儿,对‘信使’的审讯有突破!他扛不住压力,透露了一个情况:‘海王’在缅甸警方内部,可能有一个代号‘蜥蜴’的眼线,级别不高,但能接触到一些行动信息。你们要小心!”
陆野的心猛地一沉。他最担心的情况还是发生了。这个“蜥蜴”是谁?是指挥部里的某个人,还是外围人员?这个消息,像一颗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让刚刚建立的脆弱信任,瞬间蒙上了一层阴影。接下来的行动,不仅是对毒贩的围剿,更是一场内部的甄别与较量。
喜欢刑侦天梯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刑侦天梯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