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晨光透过百叶窗,在会议室的白板上切割出明暗交错的光影。陆野站在白板前,目光沉凝。板上贴满了数年前“冰雪艺术家”案件的资料照片——那些形态诡异、内藏尸块的雪人,顾云生坠楼现场拉起的警戒线,以及林倩在审讯室里那张始终带着冰冷微笑、令人不寒而栗的脸。尽管案件早已尘埃落定,林倩也已锒铛入狱,但每当深冬来临,空气中弥漫起冰雪的气息,那股渗入骨髓的寒意总会在这间专案组的办公室里悄然复苏。
“头儿,技术科刚加急送来的初步报告。”刘猛拿着一份还带着打印机余温的文件,快步走进会议室,神色是罕见的凝重,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城北,靠近郊区结合部的废弃‘永丰’制冷厂附近,一个露天垃圾堆放点,今天凌晨五点左右,清洁工人发现了一具被丢弃的男尸。”
他走到白板前,将几张现场照片吸在白板边缘。照片上,一个鼓鼓囊囊的黑色塑料袋敞开着,露出里面经过冷冻、表面覆盖着白霜的人体组织,背景是荒芜的野地和废弃厂房的模糊轮廓。
“尸体经过深度冷冻处理,”刘猛继续汇报,声音低沉,“初步尸表检查,死者为男性,年龄在三十到四十岁之间。致命伤在颈部,锐器割喉。但更诡异的是,尸体不完整,左小腿自膝盖以下,以及整个右手,被齐根切断,不知所踪。发现尸体的清运工描述,包裹尸块的,除了这个黑塑料袋,里面还混杂着一些颜色发灰、半融的、带着明显脏污的雪块。”
会议室内瞬间落针可闻。老陈正端着搪瓷缸子喝水,闻言动作猛地一顿,热水溅了出来都浑然不觉,他抬起头,眉头拧成了疙瘩:“深度冷冻?特定肢体缺失?还混着雪块?”这几个关键词组合在一起,像是一把生锈的钥匙,试图撬开一段被封存的、不愿回忆的过往。
周婷坐在会议桌旁,指尖在平板电脑上快速滑动,屏幕上迅速调出了当年“冰雪艺术家”系列案件的档案照片,进行着直观的对比。她秀气的眉毛微微蹙起,冷静地分析道:“从‘冷冻处理’和‘与雪相关联’这两点来看,表层手法确实有强烈的模仿迹象。但是,”她话锋一转,将平板转向众人,屏幕上并排显示着当年精心堆砌、甚至带着某种诡异美感的雪人,和刚刚发现的、随意丢弃在垃圾堆里的黑色塑料袋,“抛尸地点和方式差异巨大。当年的凶手选择的是市中心公园、广场、甚至警察局对面这种人流密集的公共区域,具有强烈的‘展示’和‘挑衅’意味。而这次,地点是偏僻的废弃工厂垃圾堆,这更像是一种…隐匿和丢弃,缺乏那种病态的‘仪式感’。”
陆野接过刘猛手中的报告,快速而仔细地浏览着上面的每一个字。纸页上的专业术语和冰冷描述,仿佛带着寒气。“死亡时间初步判断在48到72小时之间,考虑到冷冻会干扰判断,实际死亡时间可能更早。”他抬起头,目光扫过团队成员,“近期本市只有零星小雪,落地即化,根本不足以堆砌完整的雪人。是拙劣的模仿犯?还是…”他没有说下去,但会议室里的每一个人都清晰地感受到了那个未尽的可能——真正的“冰雪艺术家”阴影并未完全散去,是否还有未曾落网的追随者?或者,这根本就是一个全新的、却刻意指向过去的危险信号?
“刘猛,”陆野声音沉稳,打破沉寂,“立刻核对近五年,不,近十年内,本市及周边地区所有涉及冷冻、分尸、肢体缺失的未结悬案、积案,哪怕只有一丝一毫手法上的相似点,都不要放过。重点排查有无特定肢体被取走的案例。”
“老陈,”陆野转向经验丰富的老刑警,“你带一队人,立刻去现场,进行第二轮地毯式勘查。范围扩大,以抛尸点为中心,辐射周边五百米,不,一千米!重点是寻找任何可能与‘雪’、‘冰’、或者低温相关的物品,哪怕是一点不寻常的冰碴儿,一个形状奇怪的冰块,或者任何疑似用于冷冻、运输的容器。另外,仔细检查那些混在里面的雪块,看有无异常物质。”
“周婷,”他最后看向犯罪心理侧写师,“你跟我去法医中心,亲自看看这具尸体,看看除了报告上的内容,它还能告诉我们什么。直觉告诉我,这案子没那么简单。”
命令迅速下达,团队如同精密的仪器开始高速运转。窗外,冬日的天空灰蒙蒙的,仿佛酝酿着一场更大的风雪。
喜欢刑侦天梯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刑侦天梯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