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天下邪儒书》这种东西,敢写出来,还敢发出去,绝对会收到现在所有学儒之人的共同攻讦。
但是杨修一点都不怕。
他们杨家已经是决定做新·古儒学的领军人了,以后本来就会引起天下庸才嫉妒,他写个文书怎么了?
不过有一个事杨修得提醒一下秦王。
“殿下要重定儒学,不得不征召孔家。”
小白一抬手,剑背拍他的胳膊,纠正这小孩错误的挥剑姿势,“儒学是天下人之学,不是孔家一家之学。若有才者,自可来长安,若无才者,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孔家在这年头属于顶级的文化贵族,也就对士林有点名望,不如汝南袁氏门,生故吏遍天下,只在一个曲阜,食邑有限,远不及其他豪强。
“无才之人,不配享有高官厚禄。”
年幼,但有才的杨修,对秦王这话表示赞同,“选贤举能,善莫大焉。”
在杨彪和杜畿回弘农办事的时候,时间也很快已经来到了六月,关东联军虽然还没有撤退,但袁绍似乎也不是很想再进攻讨董的意思。
营帐内,孙坚和吴景说起这事,冷笑连连。
“我看走眼了,本以为袁绍是袁家出来的英雄人物,却不想,为一己之私,不除国贼,不报家仇,小人尔。”
至于袁术,从粮草被扣以后,孙坚压根就没有高看过他。
吴景安慰妻弟:“没有董卓,他还做什么盟主呢。袁家有他和袁术,是袁家的福气。”
孙坚看着桌上的舆图,“听刘信说,杨公已经去了长安,现在就等着看我们何时攻入洛阳,诛董卓了。”
这个时候并没有让他们等太久。
关东联军已经内讧不断,就快彻底解散之前,孙坚终于收到了刘信的消息,让他攻入洛阳。
与此同时,感受到了孙坚猛烈进攻态势,盟军内部也议论不断。
作为联军里正战绩十分漂亮的一员,孙坚的一举一动都被两边格外关注。
现在看见他没有命令就自己攻洛阳,袁术和袁绍都是十分不满,接连下令让孙坚撤兵,甚至以粮草为威胁,却不想孙坚并不受理,仍旧攻城。
而那边,好容易获得一些喘息之机的董卓在孙坚的猛攻之下,想也不想就要弃城逃跑,只是他在想自己跑哪里比较好。
西凉是自己起家的地方,但是现在那里有马腾和韩遂,并州自己回去不放心,关东不用考虑,长安甚至都没攻下……
放眼望去,竟没有一处是他可去之地。
李儒给了他一个建议:“董公,何不带上两个刘姓小儿,再挟洛阳百官甚至城中百姓西去,逼长安开城门迎您?”
董卓没活路,他李儒也落不了好,作为铁杆董卓派的他,自然是不愿意他出事的。
不想再洛阳耗费时间的董卓同意了,除了留并州军和吕布垫后,带上西凉军和嫡系部队,硬带上刘协、刘辩、百官甚至百姓仓皇出逃。
这种时候,不愿意走的人董卓也不废话,直接杀了。
手无缚鸡之力的百姓没有选择余地,只能收拾东西,跟着董卓一起西逃,剩下的官员和士人是不得不跟着董卓走。
孙坚继续猛攻洛阳,却发现今天的仗格外好打,尤其是吕布,象征性地抵抗一番就赶紧跑了。
他疑心有诈,但还是带着兵入了洛阳,却看见里头尸横遍地,房室皆是空的。
把西园和北宫都搜了个遍,孙坚找到了几个躲起来的的活人,从他们口中得知董卓两日前就逼着城内居民收拾东西逃去长安。
破案了,现在知道吕布为什么逃的那么迅速了,他就是怕自己
与吴景对视一眼,孙坚让吴景守住洛阳,自己又令带了一部分士兵也往长安方向追击。
潼关之前,本想夹击董卓的盖勋犯了难,看着被西凉军驱赶到最前头的洛阳百姓,他气得大骂董卓。
这是汉家朝廷,他是汉臣,洛阳百姓也是汉家百姓,董卓可以肆意驱赶他们,盖勋却不能对他们视而不见。
董卓先是让洛阳百姓在前头为他抵御潼关的士兵,见盖勋没有动作之后立刻只知道了是什么情况,派人来和盖勋递话。
整个洛阳百姓、大半官员,还有刘辩、刘协都在董卓手中,不想他们死的话,开关门,放他们进长安。
这事盖勋也做不了主,只能先让董卓等着,他赶紧给长安那边传信。
董卓也知道事情没那么快,也愿意先在潼关外等着,只是没想到才两天功夫,吕布就被孙坚打的溃不成军跟着逃过来了。
他让吕布垫后就是因为他们不熟,关系没那么亲近,这才会把人丢在洛阳,现在吕布被孙坚打的溃逃也很合理,董卓虽怒,却也没有疑心,因为孙坚确实能打,只让心腹部将徐荣领兵,去拦住孙坚。
联军唯一正战绩的孙坚碰上徐荣,还真被他拦住了,甚至有隐隐被逼回洛阳去的事态。
得知这消息,董卓欣慰至极,想着还是自己的西凉部将有用的多,一面派人去潼关下催促盖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