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了蔡邕彻底站在自己这边后,小白和蔡琰约好了当差的时间就走了。
他坚决贯彻自己行为,绝不给卢植一点逮住自己劝谏的机会,所以他甚至没回未央宫,扭头就去了杨彪府上睡一晚。
回到家,正要揍儿子的杨彪忽然听见下人通传有客人来访,正想着是卢植还是荀爽呢,忽然就看见带着两个侍卫快步走进来的皇帝,嘴角一抽。
“杨公,以免我和卢公起冲突,今夜还请你收留朕一晚。”
说出这种话的皇帝一点不好意思的表情都没有,大喇喇直走进来。
“陛下何出此言,您来府中,老臣自该扫榻相迎。”
杨彪给了族弟杨众一个眼神,让他把戒尺拿走,上前去请皇帝进来。
小白抬手指了指身后侍卫手中的匣子,说:“刚从蔡公家里翻出来的古琴谱,德祖在哪儿,朕去找他一同欣赏。”
“德祖在他书房练字,老臣为陛下引路。”
杨彪捕捉到了什么,走在皇帝身边,打探道:“这些谱子可是伯喈(蔡邕)珍藏,居然被陛下要来了,老臣从前找他借来一观,他都不肯的。”
小白笑了笑,“蔡公之女和朕一见如故,算得上半个知音。过几日她就去未央宫当差了,以后杨公有什么想找蔡公借阅的,他不肯,你来找朕。”
杨彪也笑了:“那老臣一定叨扰陛下。”
他现在也不想知道卢植今天都扑了个空会如何愤怒,皇帝给他保证蔡邕不反水,杨彪深感欣慰。
皇帝亲临,今天不合适打孩子,杨彪带着小白到了杨修的屋子。
大家一起翻阅琴谱,期间皇帝表达了一番对蔡邕教育孩子的肯定,夸赞蔡琰的博学多才,杨彪配合说了些蔡邕的教育理念,在这两人面前身份和资历最小的杨修给他们翻谱子弹琴。
小白也把今天在蔡邕家里的收获给杨彪透个底,包括让杨彪和蔡邕加紧速度写课本的事。
“九月太学开学,八月底大考,八月之前,教材必须完成。朕把卢公带走,剩下的,就交给杨公和蔡公了。”
弹琴的杨修手一抖,倒也没错音,就是该按的泛音没按住,不过听他弹琴的两个人也不在乎这点小失误。
杨彪一脸复杂地看着皇帝,委婉道:“陛下,您继位尚不到一年整,朝会,还是要开的。”
这哪里是能躲的掉的。
而且卢植知道他一心劝谏你,你不止不听,还要吊着他在满长安跑,趁机让我们把教材快速定下。
我都不敢想象后头卢植发现了会发多大的飙。
小白手一挥:“财政大事归司徒和大司农,军政归太尉,刑狱归廷尉,有什么事朕会去府衙开小朝会。”
杨彪有瞬间的哽住,老练的大汉臣子立刻道:“自古以来,没有君王被臣子逼得不能回宫的道理……”
小白点头:“说的很好,那杨公要为我拦住卢卫尉否?”
杨彪低头抬手:“陛下放心,老臣会和蔡尚书早日定好太学教材,必不会让陛下的苦心白费。”
听着杨修渐入正轨的琴音,小白说道:“过两日休沐,朕打算去荀司徒家中找他聊聊天。”
对皇帝给自己拉盟友这事,杨彪不反对,还主动送上情报。
“巧了,这几日颍川有几位荀司徒的族人来了,都是年轻英才,有一位是他的侄儿,还有‘王佐之才’的美名呢。”
弹琴的杨修内心不屑,就是颍川士族抱团给自己编的美名而已,还有什么荀氏八龙,这些关东的士族,真的有够猖狂。
关西士族的杨修触发被动——地域歧视。
小白一指杨修:“荀家的‘王佐之才’朕没见过,杨家的‘王佐之才’,不正在此?”
一句话,哄得杨修和杨彪俱是春风满面。
皇帝说话算话,真的就不回未央宫了。
第二天卢植去的时候,他依旧被刘信挡在宫门外,卢植进不去,人也不走了,直接就在宫门外站着,势必要等到皇帝见他为止。
卢植这样名满天下的大儒,刘信不可能让他这么在外站着,传出去这皇帝名声成什么样了。
于是他一咬牙,想想皇帝的嘱咐,上去劝道:“卢公,陛下不在宫中,您在这儿求见不了。”
卢植立刻就看向了刘信:“陛下不在宫中,他去了何处,你可曾派人跟着?我天不亮就来求见,不曾见有车马出去。昨日陛下也不见我,莫不是陛下从我昨日来时至今,都未曾回来?身边可有人跟着?多少人?”
刘信闭嘴后退,不肯再说话了。
卢植却来火了:“你身为光禄勋,不护卫陛下,陛下出事了该当何罪?”
刘信只好说道:“长安城内,没有会让陛下危险的地方。”
卢植不听,直接以卫尉的名义,找光禄勋刘信要他本来就该有的兵,他要看到皇帝安全为止。
这事太恐怖了,刘信赶紧按住卢植:“卢公,你要全城找人,不就所有人都知道陛下不在宫中了!”
恨皇帝的人也不是没有,这一通折腾,皇帝不更危险了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