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补疫苗的时候,韦喆带着家里人再一次来到洛阳。
现在从秦岭坞堡往洛阳的路上,很是安全,已经是完全不用担心有胡兵了,因为胡人压根不敢往洛阳来。
不过人家不敢去洛阳,还是敢在洛阳外面活动,路上想要去洛阳的人,就比较麻烦了,得躲这个躲那个。
韦家是没关系的,马家的货物已经销往西北,长安那边也已经都知道了他们这些汉人和洛阳搭上了线,城里胡人政权和投了胡人的汉人们,就算清楚洛阳那边是对家,也会掏钱。
毕竟人家那是神仙,还不主动对外攻击,活这么多年遇上的唯一一个活神仙,谁能不好奇从那里出来的货物?
所以待在坞堡里,韦家安全的很,出去在外,他们手上也不缺兵器,如果倒霉地遇上打不过的,那也还能报上洛阳的名号。
和别人不一样,他们是真有洛阳庇护的势力!
往南边的货物卖的不会太差,重要的是韦琥和北伐军那边还搭上了线,顺便还给那边和洛阳拉了点关系,也算是办了个大事了。
怀着美妙的心情,韦喆到了洛阳。
五月的洛阳,温度已经开始变高,温和宜人。
韦家也不能每次都一大家子都一起来洛阳,人太多,出行麻烦,坞堡里也不能没有管事的,大家不忙的到了时间就自己来洛阳,忙的就分配时间。
这次韦喆就是带着妻子和弟弟韦布、弟媳一起来的。
洛阳外围区域,他也注意到了外面那些被陨石砸过的坑迹,随后就把目光放在了周围的田地上。
块块分明的麦田和豆田,颜色青绿,看着就能叫人心情愉悦。
还没到记忆中的城区,这里的变化让他吓了一跳。
平坦宽阔的路面,从农田边上直通城内,站在路上看过去,能一眼看见巨大的神火,可见这是城外直通城内中心的新路。
这里已经是修完了的部分,顺着宽敞笔直的路往前看去,还能看见不断在修路的市民。
韦喆下了马,亲自踩了踩地面,硬邦邦的触感让他越发惊叹,低头看了半天,也没看见什么石块的缝隙。
韦布已经在惊叹了:“三个月前来还没看见这条路,松儿他们建筑队到底都怎么修的,能把路修的这么平整!”
韦喆的妻子左看右看没见着儿子,急道:“还是赶紧找找单儿在哪里吧!”
侍卫们也都下了马,路太硬了,牵着马走。
他们习惯性地就要先往广场走去,结果走在新路上,还没到广场,甚至连广场周围的居民区都没到,就看见了更热火朝天的建房场景。
十人多高的建筑周围全是忙碌工作的人,用金属齿轮和钢铁搭成的支架在地上楼上,吊着各种各样的材料上去。
人来人往,男的女的都穿着亮眼的轻薄马甲,头戴红色圆帽,忙碌的很。
都忙成这样了,他们也不好打扰,想着好歹中午要到了,韦单肯定要跑饭,去食堂堵他。
去食堂的路上,终于看见了他们熟悉的帐篷区和居民区,大家赶紧先把马拴上,留下几个侍卫看着。
食堂里后厨正在备菜,韦布他们进去时,眼熟的几个老妇人正弓着背,拖地擦桌子,把热水烫过的碗筷摆上。
韦布他们进来找个位置坐下,等老妇人干完了自己的活,终于忍不住好奇心,抓住一个落单的妇人,开始搭话。
“我们几个月没来洛阳,没想到洛阳就已经变化如此大了。那么笔直的路,从乡间一直通到广场,广场周围也都修得这么好的路!”
妇人是第二批来洛阳的,也来了五个月了了,对洛阳和韦家人不陌生,听见这话,立刻有了说话的兴致。
“哎!这你可不知道,自从三月份,那些来我们洛阳的胡人被先生严惩了以后,来洛阳的人就越发多了,隔两天就有人过来。”
“大家都是种田的,但人越来越多,那些养牛羊和种田的,都得是好手才能干,剩下的人都去修楼修路了。”
“再过个几天,我们的二食堂和三食堂也能用了,到时候我们干活也松快些了,现在人真是多啊!”
韦布:“食堂居然就又建了一个!那我看见外头那个高高的是什么?”
“说是新的居民区,怕以后人不够住。不过听说那里会住的很挤,我还是觉得现在的房子更好点,那么高,看着我就怕……”
韦布很惊讶:“居然是住的!”
他都已经做好了先生终于要修点亭台楼阁的准备了,他是神仙,搞点奇观是完全没问题的,结果这高楼也是给以后人多起来的洛阳百姓住的!
老妇人继续碎碎念:“我小时候那会儿,我阿爹去给朝廷修路,还得自己带上粮食呢,现在修路修楼,都是我们这食堂做好了送过去,大家直接自己花分买饭!”
洛阳一向是干活管两餐饭,本来这时候人也就是一日两餐,很仁善了,多准备一份午饭给饭量大,舍得花分的人,这其实也没问题。
现在都直接食堂做好了送过去,可见在外干活的百姓们,也是在吃得上越来越舍得花钱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