暧ài,昏暗。谢瞻《王抚军庾西阳集别》诗:“夕阳暧平陆。”【暧暧】昏暗不明的样子。
谢瞻的《王抚军庾西阳集别时为豫章太守庾被徵还东诗》是一首在南朝文人间颇具盛名的祖饯诗,它艺术地记录了一次规格较高的文人雅集与离别。
诗歌原文及注释
以下是谢瞻的《王抚军庾西阳集别时为豫章太守庾被徵还东诗》全文,并附上了详细注释,帮助你理解这首古雅的诗作。
原文:
祗召旋北京,守官反南服。
方舟析旧知,对筵旷明牧。
举觞矜饮饯,指途念出宿。
来晨无定端,别晷有成速。
颓阳照通津,夕阴暧平陆。
榜人理行舻,輶轩命归仆。
分手东城闉,发棹西江隩。
离会虽相杂,逝川岂往复。
谁谓情可书,尽言非尺牍。
关键词注释:
· 祗召旋北京,守官反南服: 指恭敬地奉召; 在此指当时的都城建康(今南京); 指南方远地,此处指谢瞻将要赴任的豫章郡(今江西南昌)。此句交代了事件起因:庾西阳奉召回京,而谢瞻自己则要返回豫章太守的任上。
· 夕阳暧平陆:此句为你提问中诗句的原始用字。 是朦胧、昏暗的样子,生动地描绘了夕阳余晖使平原也变得朦胧的景象。此句与颓阳照通津 共同勾勒出日落时分江边的苍茫景色。
· 方舟析旧知,对筵旷明牧: 指两船相并; 是对贤明的地方长官(此处指王抚军)的尊称。这句是说,在并舟而行和饯别宴上,与故知和贤明长官相聚,也意味着即将分离。
· 榜人理行舻,輶轩命归仆: 即船夫; 指船; 古代一种轻便的车。此句描绘了船夫整理行船,车夫驾好归车的场景,表明离别在即。
· 离会虽相杂,逝川岂往复: 化用《论语》逝者如斯夫的典故,指一去不返的河水,比喻光阴流逝和离别后难再重逢。此句是诗人对离别的深沉感慨。
白话译文
为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以下提供一种白话文的翻译参考:
译文:
奉召返回北方的京城,我却要赴任那南方的豫章。
两舟并行,离别了旧友;面对筵席,又将远离贤明的长官。
举杯饮酒,盛情饯别;手指前路,想到今晚的宿处。
来日相会的早晨渺茫无期,而离别的时间却注定如此匆促。
夕阳的余晖照射着通达的渡口,暮色使平原也变得朦胧。
船夫打理着行舟,车夫已命令仆从准备归程。
在东城的城门处分手,从西江的河湾处启航。
短暂的欢聚与离别交织,时光如流水一去怎会回还?
谁说这离情别绪能用文字尽述?千言万语也非尺牍所能承载。
创作背景与故事
这首诗的诞生,源于一次历史上真实发生的离别:
· 人物与事件:根据《文选》记载和后人考证,在南朝宋永初二年(公元421年)秋天,三位重要人物在江州湓口(今江西九江附近) 聚会:
· 王抚军:即王弘,时任抚军将军、江州刺史,是此次饯别宴会的东道主。
· 庾西阳:即庾登之,时任西阳太守,此次被朝廷征召回京(建康)。
· 谢瞻:时任豫章太守,在赴任途中经过此地,恰逢其会。
王弘为他们设宴送行,三人赋诗话别。谢瞻的这首诗,以及可能也在场的陶渊明所作的《于王抚军座送客》,都记录了这场离别。
· 历史视角:这次聚会和诗作,是南朝时期文人雅集与仕宦生涯流动性的一个缩影。文人出仕、迁转、集会、赋诗,是当时常见的文化现象。
作者谢瞻简介
了解谢瞻其人,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诗中的情感:
· 身世与才华:谢瞻(385-421),字宣远,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他出身着名的陈郡谢氏家族,是东晋名相谢安的同族后裔。六岁就能写文章,其《紫石英赞》、《果然诗》就已令当时才士惊叹。他的文辞华美,与族叔谢混、族弟谢灵运齐名,曾有一次在宴会中,王弘称赞他们三人为。
· 性格与命运:谢瞻生性谦退,不慕权势。其弟谢晦当时权倾朝野,宾客填巷,谢瞻见状非但不喜,反而惊骇地认为这不是家门之福,甚至用竹篱隔开门院,表示不忍见此。他屡次向高祖刘裕陈请,希望降低谢晦的官位以保家门平安。弟弟有时告诉他一些朝廷机密,他故意向亲友当作笑谈散播,以此来断绝谢晦再泄密。谢瞻一生都为此忧心忡忡,后来在豫章太守任上患病,不肯医治,希望早点离世,最终年仅三十五岁便去世了。
喜欢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