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计划,与此同时,杨嬷嬷已经准备好了下午的聚会。星瑶公主受邀而至。宴会上,珍馐美馔摆满了桌案,宫廷乐师们演奏着悠扬的乐曲,营造出温馨又浪漫的氛围。二皇子源儿身着一袭月白色锦袍,头戴白玉冠,器宇轩昂;星瑶公主则穿着一身淡粉色的异域服饰,头上的珠翠轻轻摇曳,美目盼兮。
两人初次单独相处,起初都有些拘谨。二皇子率先打破沉默,微笑着说道:“公主远道而来,安岳国的一切可还习惯?”
星瑶公主微微福身,声音轻柔:“安岳国风景秀丽,人民和善,星瑶很是喜欢。”随着交谈的深入,他们渐渐放松下来,开始聊起各自国家的风土人情。星瑶公主向源儿讲述南诏国的奇花异草和独特的节日庆典,源儿则介绍安岳国的历史文化和名胜古迹,两人相谈甚欢,眼中都闪烁着对彼此的欣赏。
大皇子在得知皇后安排二皇子与星瑶公主单独相处后,心中的嫉妒和不安愈发强烈。他找到崔贵妃,满脸忧虑地说:“母妃,若二弟与星瑶公主联姻成功,他的势力定会大增,儿臣以后恐难有立足之地。”崔贵妃轻抚着大皇子的手,安慰道:“儿啊,莫要着急。母妃自会帮你想办法。”
于是,崔贵妃暗中指使心腹宫女散布谣言,说星瑶公主在南诏国曾有过一段婚约,只是为了完成和亲任务才来到安岳国。这谣言很快在宫中传开,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一些大臣们开始对这门亲事产生质疑,纷纷上书皇上,请求皇上慎重考虑。
二皇子听闻谣言后,内心挣扎许久。尽管他相信星瑶公主,可朝堂上大臣们的质疑声和宫中愈演愈烈的流言让他倍感压力。
他找到皇后,一脸愁容地说:“母后,儿臣经过思量,这和亲之事还是作罢吧。如今宫中流言蜚语不断,大臣们也多有疑虑,就算儿臣与星瑶公主真心相待,这和亲之后恐也会生出诸多事端,于国家不利。”
皇后叹了口气,劝道:“源儿,你可真的想好了?这流言或许可以平息,你与星瑶公主也相处得不错。”
二皇子坚定地摇头:“母后,儿臣心意已决。儿臣不愿看到因这门亲事让朝堂不安,也不想星瑶公主以后受委屈。”
星瑶公主得知二皇子的决定后,找到他,眼中含泪:“殿下,你真的因为这谣言就要放弃这门亲事?我对殿下的心意,殿下难道感受不到吗?”
二皇子愧疚地说:“公主,我信你。可如今局势复杂,我不能因儿女情长而置国家于不顾。这和亲之事暂且放下,对你我都好。”
二皇子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皇上的书房,见到皇上后,他恭敬地行礼,然后缓缓开口:“父皇,儿臣想与您谈谈和亲之事。儿臣原本对星瑶公主是有好感的,相处下来也觉得她是个温婉聪慧的女子。但如今宫中谣言四起,大臣们也多有担忧,儿臣不想因为这门亲事使得朝堂动荡。”
皇上皱着眉头,问道:“源儿,你是因为这谣言就想放弃?”
二皇子赶紧解释:“父皇,儿臣并非因谣言动摇对公主的信任。只是儿臣深知这和亲不只是儿臣个人的婚姻,关乎两国邦交和朝堂稳定。如今这般情形,儿臣怕和亲之后也会有诸多隐患。所以儿臣恳请父皇,这和亲之事暂且搁置。”
皇上沉思片刻,缓缓说道:“此事不能仅凭谣言就下定论。这背后说不定有人在作祟。源儿,你且安心,朕这就派人彻查此事,看看这谣言到底从何而起。等真相查明了,再做定夺。”
二皇子听后,再次行礼道:“一切但凭父皇做主,儿臣只希望能以国家利益为重。”
经过一番调查,很快真相大白。原来是崔贵妃和大皇子为了阻止二皇子与星瑶公主的亲事,才想出了这个下策。皇上得知真相后,龙颜大怒。
皇上在斥责了大皇子和崔贵妃之后,气得双手颤抖,怒目圆睁:“你们如此不择手段,搅乱宫中局势,置国家和亲大事于不顾,实在是罪不可恕!”
大皇子吓得脸色煞白,扑通一声跪得更直,声音带着哭腔:“父皇,儿臣鬼迷心窍,犯下大错,求父皇饶儿臣这一回。”
崔贵妃也连连磕头,额头都快碰着地,声泪俱下:“皇上,是臣妾教导无方,才让大皇子做出这等糊涂事,求皇上从轻发落。”
皇上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怒火:“朕念你们是皇室血脉,本想从轻发落,但此错不可轻饶。大皇子,朕罚你即日起前往宗人府抄录皇室族谱一年。每日卯时到宗人府,酉时才能离开,不得有误。抄录期间需用心反思自己的过错,若有懈怠,严惩不贷。”
大皇子一听,心中满是懊悔与惶恐,赶忙磕头:“儿臣谨遵父皇旨意,定当用心抄录,深刻反思。”
被父皇严厉斥责并处罚的那一刻,我心中充满了懊悔和恐惧。我深知自己为了争夺皇位,不择手段的行为已经触怒了父皇的底线。看着父皇那怒不可遏的眼神,我意识到自己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走得太远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