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让人意外的,是李重进的侄子李继隆。这位将门虎子看着柴熙诲尚未长开的眉眼,总觉得十岁的少年王爷不过是靠宗室身份窃取军权。在李继隆看来,战场上不是过家家,那些沙盘推演、排兵布阵,怎能是个乳臭未干的宗室子弟能掌握的?
一次夜巡,他鬼使神差地路过柴熙诲的营房,见里面还亮着灯,便悄悄凑过去看 —— 柴熙诲正趴在沙盘上推演寿州之战,沙盘上的城池、河道,竟与当年的实景分毫不差。
“当年若先夺西门甬道,卡住赵军的粮道,便可少损三百人。” 李继隆忍不住开口,话一出口便有些后悔。柴熙诲却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当即掷笔邀他进来:“你也懂寿州之战?” 二人围着沙盘,从攻防战术谈到粮草调度,越聊越投机,最后竟对弈至天明。次日,李继隆便将李重进珍藏的 “梯冲战术” 图谱,悄悄送给了柴熙诲 —— 那是当年李重进守寿州时,用鲜血换来的经验。
消息传到齐王府时,陈琅正在翻时任翰林学士窦仪刚编着好的《五代史》。楚无声站在一旁,低声禀报:“李继隆近日常与荣王议事,还将护驾军的战术图谱送了过去,李重进那边,似乎并未察觉。”
陈琅的指尖停在 “李嗣源得军心而代唐” 一则,书页上的墨迹已有些晕染。他抬头望向窗外,军学的方向隐约传来演习的声响:“甲字营的朱砂,本是判生死的记号,若染了私意,便成了祸水。” 他顿了顿,对楚无声道,“你去查查,荣王近日与哪些藩镇子弟往来密切,尤其是张允、杨延贵他们,可有私交。”
楚无声躬身应下,退出书房。陈琅重新拿起《五代史》,目光落在 “兵强则逐帅,帅强则叛上” 这句话上,指尖轻轻敲击着书页。他知道,柴熙诲是为了大周的北伐大业,可这日益增长的威望,却像一把双刃剑 —— 用好了,能斩向赵宋;用不好,便会伤及自身。
校场上,柴熙诲正指挥将士们进行新的演习。陶土弹的声响与将士们的呐喊交织在一起,阳光洒在他们的甲胄上,泛着冷光。柴熙诲望着整齐列队的将士,心中充满了信心 —— 甲字营终将成为最锋利的剑,斩开北伐的道路。只是他不知道,齐王府的目光,正紧紧盯着这片校场,藏着深深的忧虑与考量。
铁血砺锋的背后,是权谋的暗流涌动,是家国的重任在肩。甲字营的每一次训练,都在为南周的未来积蓄力量,也在悄然改变着朝堂的格局。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这看似平静的训练中,慢慢酝酿。
喜欢大周皇商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大周皇商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