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旌闭关证明成功的震撼余波尚未平息,他又投入了新的“战场”,将那些凝聚着智慧和灵感的草稿,整理、打磨成一篇严谨、规范、经得起最严苛审视的学术论文。
这几天,他几乎足不出户,心无旁骛地伏案写作。
陆宴清的书房成了他临时的指挥所,巨大的书桌上堆满了参考书籍、演算草稿和不断修改的论文初稿。
他字斟句酌,力求每一个定义都清晰无误,每一个推导都逻辑严密,每一个结论都坚实可靠。
而他的导师常远教授,则成了他最坚实、最投入的后盾。这位数学泰斗几乎放下了手头所有其他事务,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帮助云旌整理和修改论文的工作中。
他不仅凭借深厚的学养和丰富的论文经验,对云旌的文稿进行逐字逐句的审阅、润色,更是在一些关键表述和理论衔接上,提出了极具建设性的意见,让整篇论文更加流畅、有力,也更符合国际顶级期刊的发表标准。
与此同时,常远教授展现出了惊人的行动力和深谋远虑。
他深知这项成果的分量和可能引发的国际关注。
在论文初稿基本成型后,他第一时间通知了国内数学协会的核心成员,并亲自牵头,组建了一个由国内顶尖数学家组成的紧急验证小组。
“诸位,这是我弟子云旌关于孪生素数猜想的证明论文初稿。”常远教授在视频会议上,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请求各位,放下手中其他工作,集中精力,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标准进行独立验证。
我们必须确保万无一失,并且,一定要抢在国外同行之前,完成验证,向世界宣布这一来自花国的划时代突破!”
数协的专家们看着屏幕上那份结构严谨、思路奇崛的论文,无不感到震撼。
他们了解常远的严谨和眼光,更明白“孪生素数猜想”的分量。
没有二话,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国内顶级验证行动,在常远教授的坐镇指挥下,悄然展开。
在常远教授的指导下,云旌也正式将最终定稿的论文《Bounded Gaps Between Primes》(素数间的有界间隔)提交给了数学界最权威的期刊之一——《数学年刊》(Annals of Mathematics),进入国际同行匿名评审流程。
分割线???
丑国,《数学年刊》编辑部。
编辑Ethan(伊森)疲惫地揉了揉眉心,眼前堆积如山的投稿邮件让他有些麻木。
大部分稿件要么原创性不足,要么存在致命缺陷,要么干脆风马牛不相及。
他机械地点开一封新邮件,标题映入眼帘:
《Bounded Gaps Between Primes》(素数间的有界间隔)
“Oh, another one !” 伊森心里嘀咕,又是一个挑战不可能的小年轻吧?
他随手点开,目光扫过作者栏:Yun Jing。
一个完全陌生的名字。
再看通讯作者和指导老师:Chang Yuan(常远)。
伊森猛地坐直了身体。
常远?!
那个花国的数学巨擘?
他的弟子?!
伊森的兴趣瞬间被提到了顶点。
他立刻放下其他稿件,专注地阅读起这篇论文摘要。
仅仅几段之后,他的表情从漫不经心变得严肃,再到震惊。
这篇论文的切入点和证明框架,与他见过的所有尝试都截然不同!
他迫不及待地往下看核心论证部分。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伊森的眼睛越瞪越大,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Oh my god!This…This looks incredibly promising!” 他喃喃自语,心脏狂跳。
直觉和经验告诉他,这绝不是胡闹!
他猛地站起来,连咖啡杯都差点碰翻,抓起笔记本电脑就冲向总编Smith(史密斯)的办公室,甚至忘了敲门。
“Smith! Stop drinking your coffee! Look at this! NOW!” 伊森激动地把屏幕怼到刚抿了一口咖啡的史密斯面前,“I think…I think someone might have cracked the Twin Prime Conjecture! And it’s from Chang Yuan’s student in Huaguo! I’ve skimmed it, it looks90% solid to me!”
(“我觉得……我觉得可能有人破解了孪生素数猜想!而且是华国常远的学生做出来的!我大致浏览了一下,感觉有90%的可信度!”)
史密斯被伊森的激动吓了一跳,差点呛到。但看到伊森眼中那绝非玩笑的狂喜和急切,尤其是看到“Chang Yuan”这个名字,他放下了咖啡杯,神色凝重起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