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时间来到了1942 年 8 月的长治,暑气渐消,秋风带着凉意掠过街道。此时距离曾夏勇穿越过来亮剑时间有两年时间,而晋东南战役过去了两个月。
独立旅指挥部的大会议室里,长条木桌整齐排列,营级以上干部身着笔挺军装,依次落座。
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在地面投下斑驳光影,空气中弥漫着严肃而振奋的气息 —— 今天,独立旅将迎来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编制调整与干部任命。
曾夏勇与李保华并肩坐在主位,前者目光锐利,扫视着台下熟悉的面孔;
后者神情沉稳,手中紧攥着印着红章的任命文件。
这半个月来,独立旅的变化翻天覆地:政工干部们历经实操与战术学习,已能独当一面;六万五千名官兵完成新装备训练,新兵褪去青涩;空降兵一团与陆航空中突击团从无到有,具备初步作战能力;兄弟部队通过演习磨合,战斗力显着提升。
而此刻,这场会议将为这一切画上规整的框架,为接下来的对敌斗争筑牢根基。
“同志们,安静!”
曾夏勇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全场,喧闹瞬间平息
“今天召开营级以上干部会议,主要宣布两项重要事项:一是独立旅编制与番号调整,二是各团主官及营级干部任命。先说说编制调整 ——”
他拿起桌上的文件,目光扫过纸面,清晰念道:“各作战团下辖营番号重新规整:
一团辖一至六营,二团辖七至十二营,三团辖十三至十八营,四团辖十九至二十四营,五团辖二十五至三十营,六团辖三十一至三十六营,各团原有的兵种营番号不变。”
台下干部们纷纷提笔记录,笔尖划过纸张的 “沙沙” 声此起彼伏。
曾夏勇继续说道:“炮兵团新增火炮后,编为自行火炮一至三营、车榴炮一至三营、火箭炮一至三营;防空团分编近防炮一到三营、近程防空一到三营(装备红旗 16)、中程防空二个营(装备红旗 19);特战团、警卫团各增两营,现均为六营编制;工化团辖工兵三个营、防化三个营;无人机团新增翼龙 6、CH6 无人机各 20 架,扩编四个营;保障团、电讯团编制不变。”
说到新部队,曾夏勇的声音稍作停顿,眼中闪过一丝期待:“新成立的空降兵一团,辖三个营;陆航空中突击团,辖两个武直大队、两个侦察大队、四个运输大队、三个作战营、一个炮兵营;陆航团新增作战、侦察、运输、通用大队各一个,另设三个特级通用作战大队(共计36 架直 20T);空一团扩编为八个作战大队(20架歼20A、20架歼35A、20架歼16、20架歼10C)六个轰炸机大队(30 架轰 6J、30 架轰 6N)、两个加油机大队(20 架运油 20)、五个运输机大队(50 架运 20A)。”
编制调整宣布完毕,台下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干部们脸上满是振奋 —— 此番调整后,独立旅的作战体系更趋完善,多兵种协同能力将再上台阶。
曾夏勇抬手示意安静,继续说道:“接下来宣布干部任命。除空降兵一团、陆航空中突击团团长为新任命外,其余各团团长不变。先从一团开始 ——”
“一团团长徐卫东,政委张保国,参谋长李成军。一营营长王红卫、教导员陈守义;二营营长刘成东、教导员赵毅;三营营长孙启铭、教导员赵爱诚;四营营长周同军、教导员郑宇轩;五营营长周睿、教导员吴继红;六营营长王梓豪、教导员郑国平;防空营营长吴御衡、教导员何宇翔;炮兵营营长陈砺锋、教导员胡宇航;作战支援营营长高铭、教导员马浩宇;保障营营长林宇、教导员丁骏惠。”
徐卫东站起身,对着主位敬了个军礼,眼神坚定 —— 跟随曾夏勇那么久,他深知此番任命意味着更重的责任。
曾夏勇点头示意,继续宣读二团任命:“二团团长周明远,政委钱志远,参谋长陈家豪。七营营长李逸飞、教导员冯继业;八营营长吴峰、教导员褚兴邦;九营营长刘俊辉、教导员卫忠诚;十营营长杨成、教导员蒋为民;十一营营长徐晨轩、教导员沈敬;十二营营长黄逸晨、教导员韩守正;防空营营长朱临航、教导员杨兴民;炮兵营营长梁朋飞、教导员朱爱华;作战支援营营长冯俊、教导员秦报国;保障营营长田宇、教导员张振邦。”
和徐卫东一样,周明远也是跟着曾夏勇很久,他清楚,这次的任命会让二团的组织架构更为完善。
当念到三团时,曾夏勇特意停顿,补充道:“三团团长王铁蛋,政委杨志诚,参谋长郭梓豪。十三营营长张勇、教导员刘继先;十四营营长王二柱、教导员赵克清;十五营营长李根生、教导员孙维国 —— 这里要特别说明,张勇是当初新一团六连时期,跟着我分兵的二十名老战士之一;王二柱、李根生是黑云山时期,王铁蛋招募的第一批战士。王二柱腿有旧伤却意志坚定,李根生猎户出身、枪法如神,三人都参加过两次黑云山战斗、辛庄增援战、晋东南系列战役,是经得起考验的老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