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没亮透,安诺就攥着观察卡跑下床——昨晚梦里全是“太阳王”破土的样子,梦里的芽尖金灿灿的,像小太阳一样钻出土层。她光着脚跑到窗边,先摸了摸窗台的向日葵芽,叶片上的晨露沾了满手凉,再抬头往巷尾的花坛望,夜色里只能看见模糊的油布轮廓,却忍不住心跳加快。
“安诺,等等我!”小宇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顶着乱糟糟的头发,怀里抱着笔记本和小铲子,“我猜‘太阳王’今天肯定会发芽,特意把铲子带来了,要是土太紧,咱们帮它松松土。”两人踩着晨雾往花坛跑,鞋子踩在潮湿的石板路上,发出“哒哒”的轻响,像在给即将到来的惊喜打节拍。
刚到花坛边,安诺就停住了脚步——油布掀开的地方,泥土表面鼓出了个小小的土包,土包顶端裂开一道细缝,嫩黄的芽尖正从缝里钻出来,带着点湿润的泥粒,像个刚睡醒的小脑袋,怯生生地朝着微光的方向仰着。
“发、发芽了!”小宇的声音都在抖,他蹲下身,小心翼翼地用铲子把土包周围的土扒开一点,生怕碰坏芽尖。安诺也蹲下来,指尖轻轻碰了碰芽尖,软乎乎的触感让她瞬间屏住呼吸,晨露从芽尖滚落,滴在泥土里,竟像落下一颗小珍珠。
“不止一棵!”安诺忽然指着旁边喊,土包不远处,又有两个小小的芽尖冒了出来,三个嫩黄的小脑袋挤在一起,像三颗迷你的小太阳。张大爷推着小推车过来时,正好看见这一幕,手里的草木灰袋都差点掉在地上:“哎哟,这‘太阳王’真争气,一下子冒了三棵芽,比我种的菜苗还精神!”
顾盼也赶了过来,手里拿着喷壶:“快给芽儿浇点水,早上的井水温和,刚好适合它们。”小宇接过喷壶,把水流调得比上次更细,水珠落在芽尖周围的泥土上,没溅起一点泥星子。安诺则掏出观察卡,铅笔在纸上飞快地写:“5月22日,‘太阳王’破土,三棵芽尖,嫩黄色带绿,像小太阳,晨露落在芽尖上,像珍珠。”写完还画了三个小小的芽尖,特意把沾着的泥粒也画了出来。
小宇忽然想起什么,从口袋里掏出之前准备的小木牌,上面早就用马克笔写好了“太阳王”三个字,还有个小小的向日葵图案。他找了根细竹枝,把木牌插在芽儿旁边的泥土里,竹牌立得笔直,正好对着晨光的方向:“这样大家就知道,这是咱们的‘太阳王’了。”
安诺看着竹牌,忽然说:“咱们给每棵芽儿起个名字吧?就像‘小勇士’一样。”小宇眼睛一亮,指着最壮的那棵芽尖:“这棵最高,叫‘大阳’;中间的叫‘小阳’;最矮的叫‘小小阳’,好不好?”安诺点点头,在观察卡上记下三个名字,还在每个名字旁边画了对应的芽尖大小,生怕自己记混。
等晨雾散得差不多时,陈野背着画夹跑来了,手里还拿着相机:“我就知道今天能赶上破土,特意早点来的!”他蹲在花坛边,相机对着芽儿拍个不停,一会儿拍特写,一会儿拍全景,连竹牌和两个孩子的身影都一起拍了进去:“这张照片要洗出来贴在公告栏上,让巷子里的人都看看咱们的‘太阳王’。”
上午的时光,大家都围着花坛转——张大爷教小宇给芽儿松周围的土,说要让根须能透气;顾盼帮安诺把虞美人种子周围的杂草拔干净,怕抢了芽儿的养分;陈野则坐在旁边画速写,画里的三个芽尖、竹牌、还有蹲在地上的小身影,都透着满满的生气。
到了中午,太阳有点晒了,张大爷找来几块薄木板,搭在花坛上方,像个小小的遮阳棚:“‘太阳王’刚破土,不能暴晒,等长出真叶再把棚子撤了。”小宇赶紧在笔记本上画下遮阳棚的样子,旁边写着“芽儿怕晒,搭木板遮阳,真叶长出后拆除”。
吃饭时,大家坐在葡萄架下,话题全围着“太阳王”转——小宇说要给芽儿做成长记录表格,每天量身高;安诺说要收集芽儿掉落的晨露,装在小玻璃瓶里;顾盼则说,等芽儿再长高些,就把之前准备的竹竿带来,提前搭好架子的底座;张大爷笑着说,等“太阳王”长到半米高,就教他们怎么给芽儿施肥,用腐熟的豆饼肥,长得又快又壮。
下午的时候,邻居们都来花坛边看芽儿——织毛衣的奶奶拿着毛线团,蹲在旁边看了半天,说要织个小小的向日葵挂饰,挂在竹牌上;抱着宝宝的阿姨特意带了小饼干,说等芽儿开花了,要带着宝宝来吃;卖早点的大叔则说,以后每天炸油条时,都给芽儿留份“香气”,让它们长得更旺。
安诺和小宇忙着给大家介绍三个芽儿的名字,小宇还拿出笔记本,给每个人看之前画的成长记录:从花市买种子,到种下种子,再到破土发芽,每一页都画得清清楚楚。奶奶看着笔记本,笑着说:“等你们的‘太阳王’开花了,我把这个笔记本拿去给巷口的孩子们看看,让他们也学学怎么照顾花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