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树拿着相机,跟在爸爸身后,一边拍一边问:“爸,那戏台的台面呢?那些木板都腐烂了,是不是要全部换掉?”
江树爸爸点点头:“嗯,台面的木板必须全部换掉,要用厚实的杉木,这样才能承受住人的重量。而且台面下面的横梁也要检查一下,看看有没有虫蛀或者断裂的地方,安全最重要。”他从工具箱里拿出一把小锯子,在戏台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锯下一小块木头,“我把这块木头带回去,让专业的人看看是什么材质,这样就能找到合适的替换材料了。”
安诺走到戏台后面的杂物间,推开门,里面的光线还是很暗。她拿起放在门口的扫帚,轻轻扫了扫地面上的灰尘,想看看有没有其他能用的旧物件。杂物堆里,除了之前看到的旧戏服和锣鼓,还有几个破旧的木箱,上面落满了厚厚的灰尘。她小心翼翼地打开一个木箱,里面装着一些旧的戏本,纸张已经泛黄发脆,上面的字迹有些模糊,隐约能看到“《天仙配》”“《白蛇传》”等字样。
“江叔叔,安诺,你们快来看!”安诺兴奋地喊道,手里拿着一本相对完整的戏本,“这里有好多旧戏本,说不定是当年戏班子留下的!”
江树和江树爸爸听到声音,连忙走了过来。江树爸爸接过戏本,仔细翻看着,眼里露出惊讶的神色:“这些戏本有些年头了,纸张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上面的字迹是手写的,应该是当年的戏班子用来排练的。”他顿了顿,又说,“这些戏本很有收藏价值,等戏台修好了,可以放在戏台的后台,作为展示,让大家了解以前的戏曲文化。”
安诺看着这些旧戏本,心里忽然生出一种莫名的感动。这些戏本虽然破旧,却承载着村里一代人的回忆,记录着戏台曾经的热闹与辉煌。她仿佛能看到,当年的戏班子在后台排练,演员们拿着这些戏本,一遍又一遍地背诵台词,台下的观众翘首以盼,等着好戏开场。那些画面,虽然隔着岁月的距离,却依然鲜活生动,像一场永远不会落幕的戏。
江树拿起一个锣鼓,轻轻敲了一下,“咚”的一声,声音沉闷却有力,在杂物间里回荡。“这个锣鼓还能用,”他笑着说,“等戏台修好了,开戏的时候,我来敲锣打鼓,肯定很热闹。”
奶奶站在戏台的台阶上,看着他们在杂物间里忙碌,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她想起当年爷爷修戏台的时候,也是这样,每天都充满干劲,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从不放弃。如今,安诺和江树接过了爷爷的接力棒,想要把戏台修好,让村里再恢复往日的热闹,她心里既感动又骄傲。
检查完戏台,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夕阳开始西斜,把戏台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地上,像一幅古老的画卷。江树爸爸把工具收拾好,对安诺和江树说:“我回去整理一下检查结果,制定一个详细的修缮计划,包括需要的材料、工具和人工。后天我把计划带来,我们再和村里的老人们商量一下,看看怎么安排工期和资金。”
安诺点点头:“好,辛苦江叔叔了。资金方面,我们可以先凑一部分,再问问村里的村民,看看大家能不能一起出点力,实在不够的话,我们再想其他办法。”
江树也说:“我可以把戏台的照片和修缮计划发到网上,看看能不能得到一些社会上的帮助,毕竟这也是保护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江树爸爸笑着说:“你们想得很周到,资金的事慢慢来,总会有办法的。最重要的是,我们有修戏台的决心,只要大家齐心协力,肯定能把戏台修好。”
几人一起往回走,路上的行人渐渐多了起来,都是下班回家的村民。他们看到安诺和江树,都热情地问起修戏台的事,安诺和江树一一回应,心里充满了动力。
回到家,奶奶已经烙好了葱油饼,金黄色的饼上撒着翠绿的葱花,香气扑鼻。江树爸爸拿起一块饼,咬了一口,赞不绝口:“安奶奶,您的手艺真好,这葱油饼比城里卖的还好吃!”
奶奶笑着说:“喜欢就多吃点,锅里还有很多。”她给江树爸爸倒了一杯茶,“老江,修戏台的事,可就拜托你了,有什么需要帮忙的,随时跟我说。”
江树爸爸点点头:“您放心,我肯定会尽力的。老安叔当年为村里做了那么多事,我能帮上忙,也是应该的。”
吃完饭,江树爸爸拿着那块锯下来的木头,准备回家。安诺送他到院门口,他忽然停下脚步,对安诺说:“安诺,你爷爷是个好人,当年我家盖房子,资金不够,你爷爷偷偷给我塞了五百块钱,还说‘盖房子是大事,不能马虎’。我一直记着这份情,现在能帮你们修戏台,也算是报答你爷爷的恩情了。”
安诺心里一阵感动,原来爷爷做了这么多不为人知的好事。她想起爷爷常说的“做人要善良,要多帮助别人”,爷爷不仅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他的善良,就像一粒种子,在村里人的心里生根发芽,开出了最美的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