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诺拿出手机,给派出所的民警发了定位,让他们过来带周强回去做笔录。老支书站在一旁,叹了口气:“周虎这孩子,怎么就这么糊涂,跟着张厂长学坏。”
“不止是周虎,”安诺忽然想起之前让老支书找的苏梅的下落,“老支书,你之前说苏梅是望溪戏班的班主,她有没有留下什么后人或者徒弟?我总觉得戏服、盔头和残片之间,还有什么联系没解开。”
老支书愣了一下,突然眼睛一亮:“苏梅有个徒弟,叫柳玉,现在在邻村的清溪村开裁缝铺。当年戏班散伙后,苏梅把柳玉托付给了清溪村的一户人家,柳玉后来学了裁缝,还保留着苏梅当年的一些针线活。”
江树立刻拿出导航,清溪村离望溪村只有五公里,开车十分钟就能到。“我们现在就去清溪村找柳玉。”他看向安诺,“残片找到了,但苏梅的事可能和戏班的秘密有关,说不定能解开当年戏班散伙的真相。”
安诺点头,把残片交给林晓保管,让她送去镇文化站和戏服、盔头放在一起,然后和江树开车往清溪村去。清溪村比望溪村小,村里只有一条主街,裁缝铺就在主街的中间,门口挂着“柳记裁缝铺”的木牌,里面还亮着灯。
安诺推开门,一股布料的味道扑面而来。铺子里坐着个六十多岁的老太太,戴着老花镜,正在缝一件蓝色的土布衫。“请问是柳玉阿姨吗?”安诺轻声问道。
老太太抬起头,看到安诺和江树,眼神里带着警惕:“你们是谁?找我有事吗?”
“我们是望溪村的,在修复当年望溪戏班的戏台。”安诺递过去一张戏台的照片,“我们听说您是苏梅班主的徒弟,想向您打听一些关于戏班的事。”
柳玉听到“苏梅”两个字,手明显顿了一下,手里的针线掉在布上。她沉默了片刻,才缓缓开口:“苏梅师傅已经去世三十年了,你们还找她的事干什么?”
“我们找到了戏班当年的戏服、盔头和幔帐残片,发现当年戏班散伙可能不是因为欠账,而是有别的原因。”江树把戏服和盔头的照片递给柳玉,“张厂长为了抢戏台的项目,偷了盔头,还让周虎破坏了戏服,我们想知道当年的真相,保护好戏班的遗物。”
柳玉看着照片,眼眶慢慢红了。她起身走到里屋,拿出一个旧木盒,打开盒子——里面放着一本泛黄的日记,封面上写着“苏梅手记”,还有一根银色的针,针尾刻着“周记”两个字。“这是师傅留给我的,”柳玉的声音带着哽咽,“当年戏班散伙,不是因为欠账,是因为有人想抢戏班的‘墨宝’。”
“墨宝?”安诺和江树对视一眼,都很疑惑。
“师傅说,戏班有一幅祖传的墨宝,是清代的画家画的《戏台演乐图》,上面记录了望溪戏班的所有曲目和唱腔,比戏服和盔头还珍贵。”柳玉翻开日记,指着其中一页,“民国三十六年,张厂长的爷爷张老财想把墨宝抢去送给城里的军阀,师傅不同意,张老财就故意让周老栓去要账,还散布谣言说戏班欠了很多钱,逼得师傅只能解散戏班,带着墨宝躲了起来。”
安诺心里一震,原来当年的欠账只是个幌子,真正的原因是张老财想抢墨宝。“那墨宝现在在哪里?苏梅班主有没有说过?”
柳玉摇了摇头,又翻到日记的最后一页:“师傅在日记里说,墨宝藏在‘戏台之心’,只有集齐戏服、盔头和残片,才能找到‘戏台之心’的位置。她还说,张家人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以后肯定会有人来找墨宝,让我保护好日记,等遇到真正想保护戏班的人,再把秘密说出来。”
“戏台之心?”江树立刻拿出戏台的结构图,“戏台的核心部位应该是中间的藻井,也就是屋顶的圆形结构,墨宝会不会藏在藻井里?”
柳玉点头:“师傅说过,戏台的藻井是她亲手设计的,里面有个暗格。当年修复戏台的时候,我去看过,藻井的木架上有个小锁孔,和残片上的纹路很像,说不定需要用残片当钥匙。”
安诺拿出手机,给林晓发了条消息,让她明天联系文物专干,一起检查戏台的藻井。她看着柳玉手里的日记,忽然想起之前在戏服上看到的“周记”,还有盔头的包金——这些都是苏梅留下的线索,就是为了有一天能有人找到墨宝,还原戏班的真相。
就在这时,江树的手机响了,是派出所的民警打来的:“江先生,我们审了周强,他说张厂长被抓前,联系了一个外地的古董贩子,说要在明天上午来望溪村,找‘戏台里的宝贝’,还说要是他没按时到,就让古董贩子直接去戏台找。”
安诺和江树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里的紧张——张厂长虽然被抓了,但古董贩子还会来,而且他们知道了墨宝的秘密,肯定会想办法抢墨宝。“柳阿姨,您跟我们回望溪村吧。”安诺站起身,“明天古董贩子可能会来,我们需要您的帮助,找到墨宝,保护好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