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们纷纷把铜器放在零件堆上,很快就堆成了一小堆。狗蛋的娘也来了,她捧着个铜制的烛台,是张老实生前用的,烛台底座还刻着个 “张” 字:“这是老实留下的,现在能造油管,他要是知道,肯定乐意!” 老铜匠看着这些铜器,红了眼眶,立刻支起小熔炉:“俺现在就熔,保证连夜造出油管,不耽误装发动机!”
铜水在小熔炉里泛着亮红色,老铜匠小心翼翼地把铜水倒进油管模具,动作慢得像在呵护宝贝。狗蛋和小石头蹲在旁边看,小石头指着模具:“铜油管造好,重坦就能跑了吧?” 老铜匠点点头,眼里满是期待:“能跑!还能跑得稳,比之前的油管耐用!”
就在重坦扩产难题一个个解决时,侦察兵小李和栓柱正摸黑往大同以北的鬼子军火库赶 —— 按计划,下一个目标就是端了这个军火库,那里藏着鬼子的炮弹、炸药,还有不少柴油,要是能拿下,不仅能断鬼子的补给,还能给兵工厂添物资。
军火库建在山坳里,周围围着两层铁丝网,铁丝网外挖了三米宽的壕沟,里面灌满了水,四个角各有一个暗堡,堡顶还架着探照灯,每隔十分钟就扫一圈。栓柱趴在山坳外的草堆里,手里拿着个自制的 “测距杆”—— 用两根木杆做成的直角尺,上面刻着刻度,能测壕沟宽度、暗堡距离。“壕沟宽三米二,暗堡离铁丝网五米,探照灯扫一圈要十二分钟,咱们有两分钟的空隙能钻进去!” 他压低声音,把测得的数字报给小李,小李用炭笔写在树皮上,字迹歪歪扭扭,却记得清清楚楚。
两人等探照灯扫向另一边时,赶紧猫着腰往铁丝网爬,栓柱用之前缴获的铁丝剪,小心翼翼地剪断铁丝网,剪出个能钻的口子。刚钻进去,就听到暗堡里传来鬼子的说话声,还有酒瓶碰撞的声音 —— 看来守军火库的鬼子没料到会有人摸进来,正偷懒喝酒。
他们贴着壕沟边往军火库主体建筑爬,建筑是用水泥砌的,大门用厚铁皮加固,上面挂着个大铁锁,锁芯都锈了。栓柱用手摸了摸大门的厚度,又看了看周围的地基:“这门得用二十斤炸药才能炸开,不过地基下面是空的,能挖条坑道,从下面把炸药送进去,炸得更彻底!”
两人没敢多待,摸清布防后就悄悄撤了出来。回到兵工厂时,天已经蒙蒙亮,小李把画着布防图的树皮递给徐昊,栓柱则在旁边补充:“暗堡里有两挺重机枪,守大门的鬼子有五个,晚上喝酒睡得沉,是突袭的好机会;坑道得挖五米长,能到地基下面,俺们猎户挖陷阱熟,能领人挖!”
李云龙看着布防图,拍着桌子大笑:“好!就按栓柱说的来!挖坑道炸地基,重坦在外面佯攻,吸引暗堡火力,步兵跟着冲,保证把这军火库端了!” 他转头看向正在装配的第三辆重坦,装甲已经铸好,老铜匠刚把铜油管装上发动机,刘根柱正试着启动,发动机的声音比前两辆更沉稳,“等这重坦装好,咱们就出发,让鬼子尝尝咱们的厉害!”
徐昊立刻安排:栓柱带着猎户老乡和战士们,去军火库附近挖坑道,用的是周铁柱设计的 “短柄铁锹”—— 铁锹柄比普通的短一半,适合在狭窄坑道里挖;王铁匠和老铜匠加快重坦装配,重点检查主炮和履带,确保实战不出问题;赵刚则组织民夫队,准备好担架、急救包,还有给战士们的干粮,随时支援前线。
张大爷带着民夫队,已经开始准备挖坑道的工具:短柄铁锹、麻绳、矿灯,还有用来支撑坑道的圆木,都是从之前拆的矿道木架上截的。“俺们跟着栓柱挖,保证又快又好,不耽误炸军火库!” 张大爷扛着铁锹,精神头十足,仿佛忘了昨天在矿洞的惊险。
李婶则带着妇女会,给挖坑道的老乡和战士们准备 “抗饿粮”—— 用玉米面和枣泥做的窝头,每个有拳头大,揣在怀里能顶半天饿,还熬了姜茶,装在葫芦里,喝着暖身子。“挖坑道累,又在地下凉,喝口姜茶别冻着!” 她给栓柱递了个葫芦,里面的姜茶还冒着热气。
中午时分,第三辆重坦终于完成了最后装配!车身比前两辆更规整,30mm 复合装甲泛着冷光,75mm 加农炮斜指天空,铜制油管在阳光下闪着亮,履带碾过地面,留下的痕迹比前两辆更深,透着股稳重的劲。刘根柱跳进驾驶舱,启动发动机,低沉的轰鸣声在兵工厂上空回荡,引得所有人都围过来看。
“成了!第三辆重坦成了!” 王铁匠拍着重坦装甲大笑,手上的煤尘蹭在装甲上,留下个黑印,他却不管不顾,只顾着咧嘴笑;老铜匠也凑过来,检查着铜油管,“没漏!油管接得牢,跑再远也不会断!”
就在这时,徐昊的系统面板突然弹出提示:
【检测到重坦扩产材料破局(矿井取钢 / 铜器熔件)+ 军火库侦察成功(摸查布防 / 确定爆破方案),解锁 “重坦量产扩能技术”“坑道爆破攻坚战术手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