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西的急报送到鹰嘴崖时,李云龙正蹲在兵工厂看第九辆重坦的主炮防尘罩安装 —— 周铁柱用厚帆布缝了层内衬,里面垫着羊毛,能防山地的碎石卡进炮管。递报的是平西游击队员小林,裤腿被山荆棘划得满是口子,手里的桦树皮地图上,密密麻麻画着黑色小圈:“李团长!鬼子在平西的十八盘山地修了七座堡垒,像串糖葫芦拦在补给线上,还抓了两百多老乡修堡垒,说要把咱们困死在山里!”
桦树皮地图上,七座堡垒沿十八盘的盘山道分布,最险的 “鹰嘴堡” 建在悬崖边,炮口正对着唯一的上山道;堡垒之间用铁丝网连接,网下埋着简易地雷,鬼子的巡逻队每天沿山道往返三次,还带着两门九二式步兵炮,专门打山间的伏击点。徐昊指着地图上的 “一线天” 隘口:“山地窄,重坦难掉头,咱们分两路:一路给重坦装防滑履带,从盘山道正面攻堡垒,吸引鬼子火力;另一路跟着小林进后山,用滚石雷炸铁丝网,救老乡,断鬼子的步兵炮补给!”
周铁柱推着轮椅过来,左腿的木假肢在车间的山榆木堆上磕出 “笃笃” 声,他手里拿着块削好的榆木防滑齿:“俺们给重坦履带装临时防滑齿!山榆木硬得像铁,削成三角齿,用螺栓钉在履带板上,能抓牢山地的碎石坡;再做核桃壳炸药 —— 平西山里多核桃,壳砸碎了混黑火药,比碎铁片还锋利,炸铁丝网正好!” 这主意是他听老猎户说的 —— 山民打猎时常用核桃壳装火药做信号弹,现在改成炸药,威力更适配山地破障。
李云龙把马刀往腰里一插,旱烟袋在榆木堆上磕掉火星:“就这么干!徐昊,你带一个步兵连、小林,去后山设滚石雷,救老乡;俺带两辆重坦、骑兵连,装防滑齿攻盘山道,炸堡垒;赵刚,你带着民夫队,用山骡驮干粮和草药,在十八盘山下接应,山地难走,骡马比人稳!”
平西的老猎户老秦带着三个后生赶来,每人背着把猎枪,腰里别着柴刀,老秦手里的猎枪枪管是用鬼子的破步枪改的,枪托缠着山藤:“十八盘的每块石头俺都熟!鹰嘴堡后面有个‘狐狸洞’,能绕到堡垒下面;后山的核桃林里能采新鲜核桃,砸壳做炸药快得很!” 后生们还扛着捆山藤,“这藤能编绳,绑滚石雷用,比麻绳耐磨,还不怕山雨泡!”
李婶带着妇女会的人,连夜赶制了 “山地战包”—— 每个包里有两斤核桃炒面(核桃磨粉混炒面,耐饿还补脑)、一袋山泉水囊(用猪尿泡缝的,装水不漏)、一块防刺护腿(用厚麻布缝的,里面垫着棕丝,防山荆棘划腿)。她还给老秦缝了双山布鞋:“大叔,您这鞋底子都磨透了,换上新的,爬山稳当!”
狗蛋和小石头也吵着要去后山,两人背着小布包,里面装着核桃壳炸药的零件 —— 是周铁柱教他们砸的核桃壳,每个壳都砸得碎而不烂,混着黑火药正好。“俺们能帮着装炸药!还能给滚石雷绑山藤!” 狗蛋攥着父亲的撬棍,棍柄上的血迹已经发黑,却依旧攥得紧紧的;小石头则揣着个小铜铃,“要是在山里遇到鬼子巡逻队,俺就摇铃报信!”
天刚蒙蒙亮,两队就分头行动。李云龙带着重坦往十八盘赶,重坦的履带已经钉上了山榆木防滑齿,齿尖露出履带板半寸,像一排锋利的木牙,车身还缠了圈山藤,既能伪装,又能防山上的碎石砸坏装甲。刘根柱坐在第一辆重坦的驾驶舱里,手心全是汗 —— 盘山道最陡的地方有三十五度,他反复调试履带的松紧:“这榆木齿真管用!刚才过了段碎石坡,没打滑!” 副驾驶的小李则手里拿着老秦画的 “险点图”,每到一个陡坡就提醒:“前面是‘鬼见愁’坡,得慢点开,坡下有暗沟!”
徐昊带着步兵连,跟着老秦往后山走。后山的核桃林里,老乡们正在偷偷采核桃,看到八路军来了,都激动得围过来,有的帮着砸核桃壳,有的帮着编山藤绳。老秦的孙子小栓才十二岁,也跟着帮忙,他手里拿着个小锤子,砸核桃壳的动作比狗蛋还熟练:“俺爷爷说,核桃壳炸铁丝网最厉害,去年俺们就用这法子炸过鬼子的网!”
晌午时分,李云龙的队伍到了十八盘的 “鬼见愁” 坡。坡下的 “头道堡” 里,鬼子的机枪已经对准了重坦,步兵炮也架在了堡垒旁,炮口对着坡道中间。“先炸步兵炮!别让他们轰咱们的履带!” 李云龙大喊着,重坦的主炮 “轰隆” 一声,炮弹带着碎石飞向步兵炮阵地,炮架被炸得飞起来,鬼子的炮手惨叫着滚下山坡。
可重坦刚爬了一半坡,突然 “咯噔” 一声停住了 —— 右侧履带的榆木防滑齿被一块大青石磕断,履带板在碎石上打滑,车身慢慢往坡下溜,推土铲上的泥土簌簌往下掉。“不好!防滑齿断了!” 刘根柱急得额头冒汗,手里的操作杆掰得 “咔咔” 响,发动机嘶吼着,履带却只在原地打转,碎石被碾得 “咯吱” 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