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在忙碌中飞逝,靠山屯的冬储工作已接近尾声。公共柴火垛堆得像小山一样高,家家户户的屋顶修葺一新,火炕里燃起新柴,吐出带着草木灰味道的暖意。菜窖里堆满了土豆、萝卜、白菜,房檐下挂着一串串干菜,墙角的咸菜缸也散发着酸爽的气息。屯子里弥漫着一种踏实而安定的氛围,人们脸上的愁容少了,话里话外多了几分对寒冬的底气。
然而,秦建国心里却还揣着件事,像一块未完全落地的石头。这天傍晚,他特意揣了一小袋自己舍不得抽的烟叶子,来到了老支书家。孙老爷子也被请了过来,三位靠山屯的主心骨,围坐在老支书家烧得暖烘烘的土炕上。
炕桌上摆着一碟炒黄豆,三只粗瓷碗里倒着热水。秦建国给两位老辈人装好烟袋,点上火,自己也卷了一支,深吸了一口,才缓缓开口:“老叔,孙叔,屯子里眼下这光景,比前两个月是强多了。吃的、烧的、住的,都拾掇得差不多了,大伙儿心里也踏实了不少。”
老支书眯着眼,吐出一口烟:“是啊,多亏了你带着大家伙儿折腾这俩月,今年冬天,心里有底儿了。往年这时候,看着那点粮食,瞅着那矮柴火垛,愁得整宿整宿睡不着。”
孙老爷子磕了磕烟灰,看着秦建国:“建国,你心里有事。是不是看着东西还嫌少,想着再进山一趟?”
秦建国点点头,对孙老爷子的敏锐并不意外:“孙叔眼毒。我是有这个想法。公粮交完,咱们留的土豆、粮食,算计着吃到开春,是饿不死了,但也就是个半饱。要是能在封山前,再往山里走一趟,碰碰运气,弄点大家伙,或者多找点山货,那这个冬天就能过得宽裕点,开春青黄不接的时候,也能多点嚼咕。”
他顿了顿,继续道:“而且,去年我在老林子深处那片背阴坡,看到过一片野山药和木薯,那东西顶饿,就是当时没来得及挖多少。今年我想再去看看,要是能多弄点回来,跟粮食掺着吃,能省下不少粮食。”
老支书沉默地抽着烟,烟雾缭绕中,皱纹深刻的脸庞上看不出表情。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开口:“建国,你的心思我懂。想让屯里人过得更好,这是好事。但你也知道,这时候进山,风险比前阵子大多了。天越来越冷,牲口为了囤膘过冬,也更凶。那老林子深处,更是说不准有啥。”
“老叔,我明白。”秦建国神色凝重,“所以这应该是今年最后一次进山了。我的打算是,不带太多人,就带上猛子和另外两个最老练的猎手,我们四个轻装简行,快去快回,最多三天。不往太生僻的地方钻,主要就是去去年那片背阴坡,再看看沿途的陷阱有没有收获。目标是那些野山药和可能的猎物,不贪多,不冒险。”
孙老爷子沉吟道:“四个人,目标小,行动快,倒是稳妥些。猛子身手好,另外两个也是老把式,遇事能顶上去。那片背阴坡我知道,路不算最险,野物也确实多些。只是……”他看向秦建国,“建国,你是咱屯子的主心骨,可不能有半点闪失。”
秦建国感受到两位老人话语里的关切和谨慎,心里一暖,语气更加坚定:“老叔,孙叔,你们放心。我惜命,更知道肩上担着全屯子的指望。这趟出去,一切以稳妥为先。能有多少收获看天意,但保证把人全须全尾地带回来。之后,咱们就安心猫冬,再也不出去了。”
老支书和孙老爷子交换了一个眼神,彼此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认可。老支书最终拍板:“行,那就按你说的办。家里头你放心,有我和老孙头盯着,出不了岔子。啥时候动身?”
“准备一下,后天一早就走。”秦建国道,“趁着这几天天气还稳当。”
“好,需要准备啥,让秀娥她们帮着弄。”老支书补充道,“带上足够的火种和盐,山里晚上冷,注意保暖。”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从老支书家出来,秦建国抬头看了看天,墨蓝色的天幕上已经缀上了几颗寒星,空气干冷干冷的,预示着真正的严寒即将来临。他深吸一口清冷的空气,感觉心中的那块石头落了一半。取得老辈人的支持和理解,这第一步至关重要。接下来,就是为这最后一趟进山,做最周全的准备了。
他回到自己的小屋,就着油灯微弱的光芒,开始仔细检查弓箭、猎刀,打磨斧刃,又将那几张硝制好的皮子拿出来摩挲了几下,心里盘算着这趟出去可能遇到的情况,以及需要带上的每一样东西。
夜色渐深,靠山屯沉浸在一片静谧之中,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犬吠,和不知谁家屋里隐约透出的、修补渔网的梭子声。秦建国知道,在这片静谧之下,是屯子里所有人对安稳过冬的期盼。而他这最后一趟进山,就是为了给这份期盼,再增添一份沉甸甸的保障。山林的馈赠从来不易获取,但他必须去试一试。这一年过得很快,能否为这艰难的一年画上一个相对圆满的句号,就看这最后一搏了。
喜欢重生秦建国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重生秦建国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