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起来后,李美美又取出300块钱递给母亲,“大娘,瑞华给我打工,我不知道奶奶病世,让瑞华回来晚了,刚才我给奶奶烧纸说了,让奶奶原谅。这一点钱算是给奶奶送行。”
妈妈看到我的老板不但来烧纸送行,还上了300块钱的礼,在这个小山村上礼是最多的了。她说,“李老板,谢谢你,谢谢你!”
我说,“妈妈,美美姐给你就收下吧,我陪她吃饭去,你忙去吧。”
由于今天亲戚多,饭菜都是现成的,我陪她去吃了饭,本来我送她去水华姐家。这个时候水华姐进了院子,她肯定是知道李美美来了。
水华姐来到后说,“三丫头:你是奶奶的孙子,今天是主要的孝子,你忙吧,我接美美姐去我家住,你不用管了。另外,明天你也比较忙,送完奶奶后,我与美美姐一起就走了。”
我只好说,“美美姐,水华姐来接你,我就不送你了,等我给奶奶过了五七,我去城里看你。”
我说完,她们两个人就走了。
由于种种原因,奶奶过了五七,我并没有去城里。
我和两个姐姐,还有冬华姐,就这样成为了今天的服务员。我们的任务可不轻松,不仅要沏茶倒水,还要热情地招待前来的亲友们。
在我们这个小村庄里,老刘家可是一个非常大的家族,其人口众多,势力庞大,堪称村里的大户大姓。据不完全统计,村子里至少有百分之六十的人家都姓刘,这可真是一个相当大的比例!
不仅如此,即便是那些外姓的人家,也有不少与我们老刘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是通过婚姻关系成为了我们的亲戚,有的则是因为一些历史原因而与我们有着拐弯抹角的亲戚关系。总之,在这个村子里,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碰到与我们老刘家有关系的人。
正因为如此,今天给奶奶吊唁的人特别多,大家彼此之间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或远或近的亲戚关系。一时间,有哭的、有笑的充斥着整个村庄。
从早上开始,我们就一直忙碌个不停。一会儿给这个客人倒杯茶,一会儿又给那个客人递上点心,忙得晕头转向。不过,虽然有些累,但看到亲友们开心地聊天,我们心里也觉得很满足。
经过长时间的忙碌,我们终于可以稍稍歇息一下。在这忙碌的大半天里,我马不停蹄地奔波,没有一刻停歇。此刻,我才意识到自己的双腿已经有些不听使唤,仿佛失去了支撑身体的力量。
然而,当我想到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给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务,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舒适和愉悦时,那些疲惫感似乎一下子就被抛到了九霄云外。这种满足感和成就感远远超过了身体的劳累,让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我的上面有两个姐姐,大姐叫金华,二姐叫玉华,都已经出嫁了,两个姐姐全都嫁到了杨家村,也就是我上高小的那个村子。杨家村是我们这条沟里比较大的村子,自然条件也比我们刘家村要好得多,原来在人民公社的时候,我们村就属于杨家村生产大队管辖。
大姐夫家里有一辆手扶拖拉机,平时用于农业生产,往地里拉粪肥、收割的时候往家里拉粮食、秸秆,农闲的时候就出去跑运输,小日子过得满不错的。二姐夫家就更好过一些了,他是村里的电工,这在农村可是一个人人羡慕的好工作啊。
大姐结婚的时候我正在张家庄读中学,二姐结婚的时候,我正在水华姐的饭馆里打工,他们结婚的时候虽然我全都去了,但是以后见到他们的机会却不多。
两个姐姐都已经有了孩子,大姐的孩子已经四五岁了,是个闺女,长得挺好看的,随了我大姐。二姐的孩子是个小子,现在还怀抱儿呢。我只见过大姐的女儿,没有见过二姐的儿子,今天是头一次见到。我这个当“小姨”的也没给他们买点儿东西,真是有点儿不好意思。
大姐的闺女叫花花,她非常的喜欢我,总是在我的身边起腻,“小姨小姨”的叫个不停。
两个姐姐现在都比过去胖了,脸上也有了红光了。因为婆家的生活条件比我们家要好,所以她们才会产生这种变化。
俗话说“一个女婿半个儿”,我这两个姐夫这回可真是给我们家帮了大忙了。从奶奶病危的那天起,大姐就来了,她的孩子大了,能够离开人了,出来几天也没问题,交给孩子她奶奶就行了。大姐在家里帮着妈妈伺候奶奶好几天,要不奶奶身边黑天白日都不能离开人,妈妈身体也不好。她会吃不消的。昨天晚上奶奶一咽气,大姐就连忙打电话,大姐夫来的时候把二姐一家三口也拉了来。大姐夫从一进门儿就没闲着,开着拖拉机,拉着爸爸去给老舅爷报丧。今天一大早,他吃了一个窝头,喝了一碗白开水,就又开着手扶拖拉机,拉着石头哥,到各亲友家去报丧了。
二姐夫一踏进家门,便如同陀螺一般忙碌起来。他迅速换上工作服,戴上安全帽,然后径直走向院子。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电工,他对这种工作场景早已驾轻就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