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午后的阳光透过别墅宽大的落地窗,在海柚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许昊刚结束与基地勘探团队的初步会议,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依旧锐利。
高杰悄无声息地走进书房,将一份薄薄的文件夹放在他面前的桌上。
“老板,关于李兆会和司空静的初步交叉比对结果出来了。”
高杰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平稳。
许昊立刻拿起文件夹,迅速翻阅起来。
里面是两份并排的时间线和行程记录,一份属于李兆会,详细罗列了他近几年的公开活动、商业行程、甚至部分被媒体拍到的私人度假地点;
另一份则属于司空静,基于之前详尽的背景调查,涵盖了她的求学时期、培训阶段以及加入昊天机组后的飞行记录和休假大致去向。
许昊的目光在两份时间表上快速扫过,寻找着任何可能的重合点——同一时间出现在同一城市,甚至同一区域。
然而,没有。
一点点都没有。
司空静大学时期在江南,李兆会活跃于北方商圈和海外;
司空静在京都接受航空培训时,李兆会要么在山西处理家族事务,要么在港澳声色犬马;
即便在司空静加入昊天机组,开始全球飞行的这大半年里,她的航班目的地、经停城市,与李兆会的行程轨迹也如同两条平行线,从未有过任何交叉。
许昊的眉头深深皱起,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这个结果,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这怎么可能……”
他低声自语。
他相信自己绝不会看错。
酒会上司空静那个眼神,里面蕴含的强烈情绪——尤其是那种深入骨髓的恨意与几乎是生理性的排斥——绝不可能是对着一个毫无瓜葛的陌生人。
可调查结果白纸黑字地显示,他们的人生轨迹,至少在物理层面上,从未有过重合。
“确认没有遗漏?包括一些非公开的、小范围的聚会或者私人行程?”
许昊抬起头,目光如炬地看向高杰。
高杰肯定地点头:
“老板,我们已经尽可能挖掘了。李兆会作为公众人物,大部分行程有迹可循。司空小姐这边,她的生活轨迹相对简单,社会关系网也在上次调查中梳理过,并未发现与李兆会或其核心社交圈有任何间接关联。除非……”
“除非什么?”
“除非存在某种极其隐秘的、不为我们所知的线上联系,或者……他们的‘交集’发生在更早的、我们无法详细追溯的时期,并且被刻意抹除了痕迹。”
高杰提出了两种可能性,但显然,这两种情况查证的难度都极大。
许昊靠在椅背上,陷入了沉思。
线上联系?
司空静的通讯记录也在监控范围内,并未发现异常。
更早时期被抹去的交集?
那需要多大的能量?
为了什么?
他排除了调查疏漏的可能,高杰的能力他是信任的。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
莫非……自己都想错了?
那个眼神,不是针对李兆会本人?
而是……针对某一类人?
比如,所有像李兆会这样年轻、富有、可能私生活混乱的富二代?
司空静因为某种未知的原因,对这类人抱有极大的警惕和敌意,恰好李兆会撞上了枪口?
这个解释似乎说得通,但许昊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那种眼神的针对性太强了,强到仿佛凝聚了无数个日夜的积怨,不像是一种泛化的情绪。
又或者……司空静认识李兆会,李兆会却不认识她?
她是在某个李兆会未曾察觉的角落,单方面地目睹了某些事情,从而结下了仇怨?
比如,李兆会伤害了她的亲人或挚友?
这个推测让许昊觉得更接近真相一些。
如果是这样,就能解释为何行程没有重合,却能引发如此深刻的恨意。
但无论如何,司空静身上的谜团,因为李兆会的出现和李兆会调查结果的“清白”,反而变得更加浓郁和吊诡了。
“继续留意李兆会那边的动向,特别是他试图与我们接触的任何意图。”
许昊吩咐道,
“另外,对司空静的观察级别,提升到最高。我要知道她接下来的一切异常反应,尤其是……任何与李兆会相关的信息出现时。”
“明白。”
高杰领命,悄声退下。
书房里恢复了安静,只剩下窗外海浪拍岸的细微声响。
许昊看着那份显示“毫无交集”的调查结果,嘴角却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
没有证据,往往本身就是一种证据。
司空静与李兆会之间,一定存在着一条隐藏的、不为人知的线。
而他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或者……主动创造机会,让这条线,自己浮出水面。
夜幕降临,极尽奢华的私密会所内,临海的包间灯火通明。
巨大的落地窗外是无垠的黑暗与隐约可闻的海浪声,窗内则是觥筹交错,气氛看似热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