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反应迅速跪地叩首:“儿臣惶恐!太子之位,乃国之根本,儿臣能力不足,不能胜任,请皇阿玛重新考虑复立太子之事。”
“哦?那你说说谁能胜任太子之位?”
胤禛与胤祥一起向康熙谏言,支持复立胤礽?。
这话其实说到了康熙的心坎儿,他心里并不想再立太子,可面对底下一众朝臣的上书,他不得不做出姿态。
康熙今年已经五十有五,纵使人间帝王,保养得宜也难掩迟暮之感,头发一半都花白了。
看着底下对他这把龙椅虎视眈眈还年轻力壮的儿子。
看向这些儿子的目光不像是看儿子,像是看政治敌人,复杂的很。
他开始疏远这些已经年轻力壮又十分能干的皇子,反而将目光投到那些年幼的小儿子甚至是孙子身上,想从他们身上找寻一丝皇家难存的亲情。
这时候他才发现弘旭这个快被他遗忘的儿子,这孩子三年前就进了上书房读书,才九岁的他,比其他同龄的孩子高出一大截,已是芝兰玉树之姿,继承了母亲的好样貌,真真是面如冠玉,举手投足间都散发着超越年龄的优雅气质,任谁见了都过目难忘。
上书房的师傅还总是夸他功课完成的好,如此出类拔萃的孩子,让他眼前一亮,这可也是他的儿子啊!
而且这个儿子还尚且年幼,完全对他构不成威胁。
便开始时不时将人叫到身边,弘旭难得见到皇祖父,面对这位大权在握的皇帝,他却并不紧张,对于康熙的询问做到有问必答。
由于弘旭从小被服用了健体丹,明慧还让系统小八在他脑海里灌输许多后世的知识,所以他对待问题都能举一反三,表现的异常聪慧。
让康熙十分惊喜,心里把这个儿子的位置又往上提了提。
弘旭对别人的情绪变化是比较敏感的。
他额娘说了,他如今年纪还小,不会引起其他皇叔的忌惮,所以没必要藏拙,只是有些大逆不道的言论不能说,其他就任他发挥,每每回答问题时都能让康熙眼前一亮。
康熙对他也就更上心了,大有一副当年培养太子胤礽的架势。
其他皇子见了虽然心里不舒服,倒也并没有对弘旭出手,毕竟在他们眼里9岁的弘旭还嫩的很,不过背地里对自家那些没得老爷子青眼的臭小子多少有些恨铁不成钢。
康熙希望通过复立太子和大封诸皇子来缓和皇子之间的矛盾,四十八年(1709年)正月二十二日,康熙帝下诏晓谕群臣,明确表示将复立胤礽为储君。
同年三月初十,康熙帝派遣大学士温达、李光地等人持节前往胤礽居住的毓庆宫,将“皇太子册、宝”重新授予胤礽,正式复立其为皇太子。
康熙希望通过复立太子和大封诸皇子来缓和皇子之间的矛盾,可惜,复立太子并没能改变这一局面。
胤礽复位后未收敛,他行事更为乖张,其实也能理解,任谁做了四十年太子,行走坐卧皆在老父亲的眼皮子下受到监督,都会受不了,不是沉默中爆发,就是沉默中灭亡。
他继续“结党营私”“暴虐淫乱”,甚至抱怨“岂有四十年的太子”,显露对皇权的迫切渴望。
复立太子三年后。
康熙认为胤礽的势力已威胁皇权稳定,最终以“狂疾未除、大失人心”为由再次废黜并终身禁锢。
二废太子时,康熙已经59岁,康熙帝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精神上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这个年纪在清朝其实也算是年纪比较大的老人了,他这个时候不得不考虑到未来的继承人。
他开始对朝政失去兴趣,甚至在晚年变得昏聩,多次表现出优柔寡断和猜忌多疑的心态。
这种状态与他早年果断坚决的治国风格形成了鲜明对?比。
明慧知道时机成熟了,下了张入梦符给康熙。
梦中一条金龙抱着他的腿,喊着他阿玛,然后最后这条金龙没入了弘旭的身体。
康熙从梦中醒来,觉得这是上天的旨意,所以他开始动了心思。
第二天便找了钦天监,钦天监的刘大人听完康熙的意思,心里不可谓不震惊,但是表面还是稳如老狗,等一通神神叨叨的测算完,说弘旭阿哥命格贵重,话音刚落。
只见天空突然出现一条巨龙,龙身鳞片闪闪发光,龙身在空中盘旋几圈后便没入了八贝勒府。
康熙见此情景,心中翻江倒海一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不过这场震撼只有他和这个可怜的刘大人看见了。
刘大人:我这是见证了什么?真龙显灵了?我会不会被灭口?
越想越是害怕,可旁边的人似乎一点反应也没有,这么奇怪?
康熙问身边的李德全,李德全满脸懵逼:“奴才有罪,什么也没有看见啊。”
康熙:“……”
弘旭如今已经13岁,在清朝来说,13岁已经是可以娶妻的年纪。
康熙就开始考虑到这个表面是孙子,实则是他儿子的婚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