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丽点头的第二天,沈砚就迫不及待地带着她回了军区大院。
季云清接到老三要带对象回家的消息,让家里几个孩子都在家等,看清来儿子身后的人,先是一愣,随即便笑逐颜开。
她心里直乐:嘿,自家老三还真有两下子,真把这么好看的姑娘领回家了?
她上前一把拉住何家丽的手,握在掌心轻轻摩挲着,笑得眼角的细纹都飞扬起来:“好好好!快过来坐,没想到老三的对象真是你,这小子天天念叨,我还以为他说大话呢!
这下好了,缘分来了挡都挡不住。”说完,她转头嗔怪地瞪了沈砚一眼,“臭小子动作就是慢,这么好的姑娘,也不知道早点带回来让我瞧瞧!要你有什么用?”
她这话刚说完,“噗嗤”“噗嗤” 的笑声就响了起来。
不用看也知道,是沈砚的嫂子和姐姐在笑 —— 她们早就习惯了季云清女士这副恨铁不成钢的催婚架势。
沈家现在就沈砚和沈逸兄弟俩还单着,只要他俩一日没结婚,沈母的 “催婚大业” 怕是能一直进行下去。
这老三的眼光是真不错,这姑娘不仅长的好,自身条件也过硬,别说什么门当户对的讲究,他们沈家更看重个人自身条件。
这时,老四沈逸凑了过来,脸上挂着促狭的笑:“三哥,你是不是用了什么手段,才骗回来这么漂亮的姐姐?”
沈砚:“......”这臭小子,看来又皮痒了!
1978 年 2 月 22 日清晨,寒风还带着料峭,何家丽和何常胜已陪着何家文站在了首都大学校门口。
开学这天的校园里人来人往,拎着行李的新生、叮嘱不停的家长,交织成一片热闹的景象。 原本,刘美心也想亲自送女儿来首都上大学,奈何家里孩子多,家务琐事缠身,实在走不开。
她心里那叫一个酸溜溜,婆婆何文氏去过首都,大女儿也在首都站稳了脚跟,首都啊首都,她暗暗发誓:下次高低得去好好看看。
这天何家丽特意换上熨得笔挺的军装,肩章上一杠三星在晨光里泛着微光,衬得她眉眼多了几分英气。
何常胜望着大女儿,笑得脸上褶子都堆成了小山,转头瞥见二女儿何家文仰头看姐姐时那亮晶晶的眼神,胸腔里与有荣焉的自豪感直冒 —— 谁说丫头片子没用?
他家这两个姑娘可真是太给他长脸了!
早在父女俩来首都的次日,何家丽就拉着人去百货大楼给两人各买了两套新衣服和新皮鞋,何家文现在整个人大变样,看起来既精致又时髦,任谁看了都会觉得这姑娘家里条件不错。
何常胜一套崭新的中山装,外面再套一件羊毛大衣,别提多精神了。
没办法,这时候大多城里人看不起乡下人,本地人看不起外地人,条件好的看不起条件差的,何家文本来性格就软,她可不想这个妹妹在学校被人看不起。
毕竟人都是先敬罗衣后敬人,本来之前她就想过要不要寄回去,想想何家文的性格,家里老三老四的性格,算了,还是等人来了首都再说,省的到时东西落不到她头上。
何家文一开始还心疼钱,毕竟成衣价格比买布找裁缝做的贵多了,何家丽就把道理说给她听,她自然知道大姐的好意,心里别提多感激了。
心里暗暗发誓以后要好好报答大姐,如果不是大姐鼓励她,她觉得自己肯定不会上大学。
按她原来的想法就是早点出来工作补贴家里,但这样以后肯定就只能当工人。
然后到了年纪找个门当户对的人嫁了,她还是那个默默无闻的何家文。
可自从考上大学,父母对她别提多上心了,家务活也几乎不让她做了,下面几个弟弟妹妹看她的眼神也都是崇拜,这是以往不曾得到的尊重,只是想到家里老三的反应,她眼神不免暗了暗。
有大女儿在首都,何常胜对何家文没什么不放心的。
更惊喜的是,这次送二女儿上学,还顺便敲定了大女儿的终身大事。
得知老大已经有了对象,他心中的大石总算落了下来,走之前与沈砚的父母在全聚德见了一面,在两家人你来我往的商议中,婚事很快就敲定了下来。
考虑到两个孩子的假期问题,加上何家在淮南实在没什么正经亲戚,大家一拍即合,一致决定将婚礼定在了首都。
一旁的沈砚早就乐开了花,因为两人都是军人,不需要政审,两人的结婚报告没几天就批了。
何文氏接到大孙女何家丽要结婚的消息,高兴的眼眶都湿润了,这可是她从小带到大的孩子!
无论如何她也不能缺席,托人回信说要去首都参加她的婚礼。
何家丽让沈砚给老太太弄张卧铺票,何文氏年纪渐大,这么远的距离,她不可能让她遭那份硬座的罪。
婚礼定在五一劳动节。
这次婚礼,何家可算是全员出动。
何文氏从江都老家直接出发,
何常胜和刘美心带着何家剩下6个孩子一起来首都参加老大的婚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