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伦敦做的那些,微微可都跟我们说了。年轻人,有想法又有魄力,还能脚踏实地,这非常难得,国家建设正需要你们这样有锐气、有担当的年轻一代。”
叔叔,这话我可不敢担,我们都是小打小闹,让您见笑了。“
“欸,你这孩子就是太谦虚了,这可不是小打小闹,微微现在可是我们家最有钱的人了。这几年国家都在鼓励经济,正是需要你们这样有眼光、有胆识的年轻人。
你们能在国外抓住机遇,既增长了见识,又为回国建设积累了经验,这是双赢的好事。
我们家微微这一年可是成熟了不少,这都多亏了你,不仅自身优秀,还愿意带着她一起成长。”
“叔叔,您再夸下去我可就坐不住了,姚玉玲侧头对周念微笑道,念微,你之前可没告诉我,叔叔夸起人来这么让人招架不住啊。
周念微俏皮地眨眨眼:现在见识到我爸的功力了吧?他可是很少这么夸人的”,说着亲昵地挽住周父的胳膊,爸,您再夸下去,玉玲下次肯定不敢跟我回来了。
周父朗声笑道,“实话还不让人说了,好好好,不夸了。万一真把咱们家的贵客夸跑了,你还不得跟我哭鼻子。”
“爸,我都多久没哭过鼻子了?在我同学面前你好歹给我留点面子。”周念微佯装生气地嘟起嘴,把大家都逗笑了。
笑声中,周父话锋一转,条理清晰地将几大部委的现状与其中盘根错节的人事关系,一一道来。
姚玉玲听得认真,也明白了对方这番好意。
正事说完,客厅内的气氛愈发融洽。
周母拉着姚玉玲聊起日常兴趣爱好,两人一谈及对乐器的理解,就像找到了知音般越聊越投机。
周母兴致高涨,忍不住翻出家里的相册递给她看,姚玉玲也十分捧场,周母的嘴角就没下来过。
一旁的周定邦,看着这一幕,心中对姚玉玲的好印象简直达到了顶点。
他不由得想起小女儿以往带回家的那些朋友,多是同大院的孩子,心思似乎都扑在追逐时髦的衣饰和新鲜玩物上,与他们这辈人几乎找不到什么共同话题,坐下来说不了几句便冷了场。
尤其看到他,那就跟老鼠见了猫似的。
可眼前这个姑娘,不仅言谈举止落落大方,什么话题都能接的住,还都言之有物,这份超越年龄的沉稳气度,待人接物的从容得体,可不像是寻常人家能熏陶出来的。
一股强烈的好奇心在他心中升起——究竟是怎样一位母亲,才能培养出如此仪态大方、内秀慧中的孩子?
闲聊中,时间过的很快,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墙上的挂钟指针也悄悄指向了 6 点。
就在这时,院门外传来了开门的动静,紧接着是孩子们清脆的笑声 —— 周家的其他人总算陆续回来了。
最后进来的是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的周爷爷和周奶奶,爷爷手里还提着个鸟笼,里面的画眉鸟时不时叫两声,瞬间让屋里热闹了不少。
姚玉玲此刻肠子都悔青了,干嘛要答应来吃这顿饭?
这一屋子人,老的少的加起来十几口,眼神时不时打量她,有好奇,有感激、还掺着十二分的热情,被这么多双眼睛盯着,这顿饭,她肯定会消化不良的!
“爷爷!奶奶!大哥大嫂!二哥二嫂!” 周念微一见家人,立马蹦蹦跳跳地迎上去,还不忘拉过姚玉玲介绍,“这是我同学姚玉玲,就是我跟你们说的,在伦敦救了我的那个!”
周爷爷放下鸟笼,走上前仔细打量着姚玉玲,笑着点头:“好孩子,是个好姑娘!多亏你救了我们家微微,不然这丫头指不定要出什么事!”
周奶奶也拉着姚玉玲的手,一个劲儿地夸:“这孩子模样真周正”、“看着就心善”,说完转身回了房。
看着健步如飞、精神矍铄的两个老人,再对比之前周念微说的腿脚不好、拄着拐杖,姚玉玲没忍住瞪了周念微一眼。
周念微心虚地看天看地,就是不看她。
没一会儿,周奶奶从房里出来,笑吟吟地拉过姚玉玲的手,将一只通体翠绿的翡翠镯子推到她手腕上。
姚玉玲只觉得腕间一凉,下意识就要往下褪。
周奶奶却一把按住她的手,语气慈爱却不容拒绝:好孩子,这物件在我们家不算什么稀罕东西。可你救了微微,就是我们周家的恩人,我们不能什么表示也没有。
这镯子是我当年的陪嫁之一,现在也不是什么值钱东西,你安心收着。有道是长者赐,不可辞
周母也拿出一个紫檀木盒塞到她手上,“对对对,就是这么个理。”
姚玉玲见她们确实是真心要给,也就没再推辞。
也是,要是自己坚持不收,人家说不定会误会自己另有所图
反正东西收的她可不心虚。“谢谢周奶奶,谢谢阿姨,那我就不客气了。”
见她收下,两人都很高兴,“欸,这就对了!”
周母笑道:“你们先聊着,我去厨房看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