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回:碧波玄陆溯古道,七碑环立蕴天机 (第一节)
巡水飞舟化作一道银灰色的虚影,紧贴着蔚蓝无垠的海面,朝着李之源认定的南方恒定航向,无声无息地疾驰。
自那日离开流波鲛人部族,已过去三月有余。期间,李之源并未急于深入探索,而是先以鲛人为中心,耗费了月余时间,方圆数十万里内,仔细勘察了多处类似的水族聚居点,以及几处疑似上古遗留的深海遗迹。通过与不同水族(多是凭借强大神识进行意念层面的简单沟通,或展示力量后的有限交流)的接触,结合实地勘察,他对此界(被某些古老水族称为“碧波玄界”)的认知逐渐清晰。
此界确如他先前感知,几乎九成九的区域被海洋覆盖,灵气浓郁精纯,但属性极度偏向水行。智慧水族文明普遍处于部落城邦阶段,规模不大,传承也多有残缺,对于大陆的记忆仅存在于极其古老、近乎神话的传说之中。它们称大陆为“祖地”或“神殒之地”,充满了敬畏与疏离,这些大陆他们都没去过,在何方水族更是无从知晓,只模糊提及大陆方向蕴藏大恐怖与大机缘。
线索指向明确,李之源不再耽搁,设定航向,直指南方——根据多个水族传说碎片拼凑出的、大陆可能存在的方向。
飞舟之内,时光仿佛凝滞。李之源大部分时间都在打坐调息,参悟道法,偶尔分神关注外界。窗外是永恒不变的蔚蓝,天空(透过水面看到的扭曲天光)与水色几乎融为一体。下方是深不见底的墨蓝,时有巨大的阴影游弋而过,散发出堪比迷惘境的气息,但感受到巡水飞舟那内敛而深不可测的威压,皆明智地选择避让。
这是一段孤独而漫长的航行。若非李之源道心坚定,神识强大,且有小壶天可作为调剂,这般枯燥的旅程足以让人发疯。他有时会进入小壶天,看看其中愈发繁盛的景象,逗弄一下已然开始蹒跚学步的儿女,与几位侧妃说说话,享受片刻天伦,以冲淡外界无尽的蔚蓝带来的孤寂感。
三月时间,凭借巡水飞舟远超此界任何生灵想象的恐怖速度,不知跨越了几百万里之遥。
这一日,李之源正如往常般在控制舱内静坐,神识如同无形的雷达,持续扫描着前方极其遥远的海域。突然,他紧闭的双眸骤然睁开,眼中爆发出慑人的精光!
在他的神识感知极边缘,那原本应该是无尽水汽与空茫的海平线尽头,一片无比庞大、无比厚重的阴影,如同沉睡的太古巨兽,悄然浮现!
“终于……到了!”
即使以李之源的心境,此刻也不由得泛起一丝波澜。他长身而起,走到观察窗前,目光穿透晶莹的材质,遥遥望向那片逐渐清晰的轮廓。
初时,那只是一条模糊的、颜色比深海更沉黯的线。随着飞舟的急速靠近,那条线迅速变粗、放大,最终化作一片无边无际、仿佛支撑起了整个天空的古老陆地!
雄浑、苍凉、沉寂……这是李之源的第一印象。
大陆的海岸线曲折而漫长,看不到尽头。靠近海岸的区域,是高达千丈、如同刀劈斧削般的漆黑悬崖,悬崖之上,隐约可见起伏的山峦轮廓,一直延伸至视线的极限。整片大陆都笼罩在一种奇异的灰蒙蒙色调之中,仿佛蒙着万古的尘埃。
更让李之源心神微动的是,随着距离拉近,他清晰地感知到,从这片大陆上弥漫开来的天地灵气!
这股灵气,依旧以水行为主,但其浓度与活性,竟丝毫不亚于玄唐主世界!甚至在某些特定的区域,比如那些高耸的山脉之巅,灵气的精纯程度犹有过之!这完全颠覆了他之前根据父亲李修狼狈遭遇而产生的、对此界“贫瘠”或“死寂”的推测。
“并非死地,而是……沉睡的巨人?”李之源喃喃自语,眼神变得愈发深邃和警惕。一个拥有如此磅礴玄灵气的大陆,其上古时代,该是何等辉煌?又为何会变成如今这般,在诸多水族传说中充满禁忌的“神殒之地”?
飞舟开始减速,高度缓缓降低,最终悬停在那千丈悬崖之外数里的海面上空。李之源没有贸然直接飞越悬崖进入内陆,而是先驱使飞舟沿着海岸线平行飞行了一段距离,同时将神识如同渔网般撒开,仔细探查着沿岸的情况。
悬崖下的海水呈现出深黑色,波涛汹涌,拍打着坚硬的岩壁,发出沉闷的轰鸣。悬崖上方,是广袤的、颜色灰败的原始地貌,看不到任何绿色,只有一些耐旱的、形态奇特的低矮蕨类植物和地衣,紧贴着岩石缝隙生存。
飞行了约莫千里,李之源选择了一处地势相对平缓、有巨大礁石平台延伸入海的海湾作为登陆点。飞舟悄无声息地降落在布满湿滑苔藓的礁石平台上。
舱门无声滑开,李之源一步踏出。双脚踩在坚实而冰冷的礁石上,一股远比玄唐主世界更加古老、更加苍茫、同时也带着一丝若有若无悲凉气息的道韵,扑面而来。这里的空气都仿佛沉重了许多,蕴含着浓郁的水灵之气,呼吸之间,肺腑皆沁润,但对于非水属性或修为不足者,恐怕会感到极强的压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