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在地面战场接连受挫,将希望寄托在了空中力量上。
150架日军飞机分成多个编队,从航空母舰和上海机场起飞,向西北军的阵地、补给线和防空阵地发起了大规模空袭,企图通过空中优势扭转战局。
无锡防空阵地,王一正指挥着12门Flak 30高射炮严阵以待。经过前几次的防空战斗,士兵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操作高射炮的动作熟练而迅速。
“报告师长!日军第一波空袭编队来了,约30架轰炸机,还有10架战斗机护航!”观察员大喊道。
王一拿起望远镜,看着空中越来越近的日军飞机,沉声道:“各单位注意!战斗机负责牵制,轰炸机才是主要目标,优先打击轰炸机!”
日军飞机很快进入了高射炮的射程,王一,一声令下,12门高射炮同时开火,密集的炮火在天空中形成了一道火网。日军的轰炸机试图突破炮火封锁,但Flak 30高射炮射速极快,每分钟可达280发,很快就有3架轰炸机被击中,冒着黑烟坠毁。
但日军的战斗机也发起了反击,它们低空飞行,用机枪扫射高射炮阵地。一名士兵被击中,倒在血泊中,旁边的士兵立刻顶了上去,继续操作高射炮。
“师长!日军第二波空袭编队来了,约50架飞机,正向我们阵地飞来!”观察员再次报告。
王一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12门高射炮对付第一波空袭已经有些吃力,现在又来了50架飞机,形势十分危急。“立刻发电报给李总司令,请求空军支援!”他下令道。
此时的南京机场,西北军的两个飞行中队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
收到王一的求援电报后,飞行中队队长王鹏飞立刻下令:“全体起飞!目标淞沪战场上空,拦截日军空袭编队!”
24架He-51战斗机陆续升空,组成战斗编队,向淞沪战场飞去。
王鹏飞是留德归来的飞行员,在德国接受过严格的训练,驾驶技术精湛。他坐在驾驶舱里,看着前方的天空,心中充满了斗志。
半小时后,西北军的战斗机编队抵达淞沪战场上空,与日军的空袭编队相遇。“各机注意!自由攻击,优先打击日军战斗机!”王鹏飞通过无线电下令。
He-51战斗机是德国生产的双翼战斗机,机动性强,火力凶猛,配备两挺7.92mm机枪。
西北军的飞行员们驾驶着战斗机,向日军飞机发起了猛攻。
王鹏飞驾驶着战机,咬住了一架日军战斗机的尾部。
日军飞行员发现后,立刻拉升高度,试图摆脱追击。但王鹏飞经验丰富,紧紧跟在后面,找准时机,扣动扳机,两挺机枪同时开火,日军战斗机的机翼被击中,失去控制,坠毁在地面上。
其他飞行员也纷纷展开攻击,天空中到处都是飞机的轰鸣声和机枪的射击声。日军的轰炸机失去了战斗机的掩护,成为了西北军高射炮和战斗机的活靶子,一架接一架被击落。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日军的空袭编队被彻底击溃,共被击落飞机42架,击伤38架,剩下的飞机仓皇逃窜。
西北军的战斗机损失了6架,高射炮阵地也有一定伤亡,但成功保住了阵地和补给线。
空中对决的胜利,不仅打击了日军的空中优势,也极大地鼓舞了西北军的士气。王鹏飞率领飞行中队返回南京机场时,受到了士兵们的热烈欢迎。
李宝山特意发电报嘉奖飞行中队,称他们“空中亮剑,保家卫国,为抗战立下汗马功劳”。
但日军并未就此放弃,他们仍在不断增兵,淞沪战场的局势依然严峻。李宝山知道,这场战争还远未结束,他们必须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
他下令各部队抓紧时间休整,补充弹药和兵员,同时加强阵地防御,应对日军的下一次进攻。
此时的金城,常恒正在与联盟驻华大使秘密接触。
这个时代谁不是脚踏几条船的,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
淞沪战场的夜晚格外安静,只有偶尔传来的枪声和炮弹爆炸声,打破了夜空的宁静。“陇剑兵团”指挥部内,灯火通明,李宝山、舒尔茨、裴度、王一、李三等人围坐在作战地图前,召开紧急军事会议。
“根据情报,日军已经集结了10万人的兵力,配备坦克150辆、重炮300门、飞机200架,准备在明天清晨发起总攻,目标是突破江湾-吴淞防线,占领上海。”
李宝山指着地图上的日军集结地,语气凝重,“这是日军的最后一搏,也是我们保卫上海的关键一战。打赢了,我们就能将日军赶出上海;打输了,整个华东地区都将沦陷。”
舒尔茨看着地图,分析道:“日军的兵力和装备都占据优势,尤其是坦克和飞机的数量,是我们的两倍多。我们不能与他们硬碰硬,必须采取灵活的战术,扬长避短。”
“舒尔茨顾问说得对。”裴度附和道,“我们可以利用江南水网的地形,设置障碍,延缓日军的进攻速度;同时,集中装甲部队和反坦克炮,打击日军的坦克集群,切断他们的进攻矛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