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之地,濠梁城。
相较于西陲的苍凉与神秘,此间虽同样处于乱世,却另有一番气象。
城郭坚固,田野虽偶见荒芜,但大多已被重新垦殖,可见新兴之朝气。
街道之上,明岗暗哨林立,军士衣甲鲜明,纪律严明,透着一股子从底层杀出来的狠厉与务实。
这便是朱元璋的基本盘,历经血火,正在稳步扩张。
一骑快马溅起尘土,直冲帅府。
马上骑士风尘仆仆,面色因急切而显得苍白,正是刚从普照寺日夜兼程赶回的刘伯温。
“先生,大帅不在府中!”值守的侍卫队长认得这位深受重用的军师,连忙行礼汇报。
“不在?去了何处?”刘伯温眉头微蹙,他带回来的消息至关重要,一刻也延误不得。
“大帅去了城西新设的‘匠作营’!”
侍卫压低了些声音,脸上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古怪神色,
“徐达将军前日剿灭了一股盘踞在盱眙山的匪寇,顺手抓回来一个打扮古怪、言行更古怪的和尚。那和尚被擒后非但不惧,反而嚷嚷着身怀异术,能造出对抗‘灰瞳’的厉害宝贝。大帅听闻,极感兴趣,今日一早就亲自去查验了!”
匠作营?古怪和尚?能对抗灰瞳的宝贝?
刘伯温心中那根弦猛地绷紧。
朱元璋求才若渴,尤其对能增强军事实力的奇技淫巧格外重视,此事本不稀奇。
但在这个节骨眼上——西陲惊变,远古秘辛浮现,天庭威胁初显——突然冒出这么一个神秘人物,由不得他不多想。
刘伯温毫不犹豫,立刻翻身上马,直奔城西。
城西匠作营乃是新辟之地,远远便能听到叮叮当当的金铁交击之声,空气中弥漫着炭火和金属的味道。
营区守卫森严,但见到是刘伯温,无人敢拦。
刚近核心区域,便听到一座巨大的、以砖石临时垒砌的工棚内,传来朱元璋那极具辨识度的、带着凤阳口音的粗豪声音,声音里压抑着兴奋,却又夹杂着一丝不容错辨的怀疑:
“你说这黑乎乎的铁疙瘩,叫‘洪武大炮’?真能一炮轰散那狗日的灰瞳?!光头,你要是敢诓骗咱,咱认得你是出家人,咱的刀可不认得!”
刘伯温心中一凛,加快脚步进入工棚。
只见棚内中央,赫然架设着一尊庞然大物!
那是一件前所未见的青铜与精铁混合铸造的巨型管状器物,口径惊人,炮身粗壮,上面还粗糙地铭刻着一些似佛非佛、似道非道的符文,以及两个硕大的字——“洪武”。
炮口斜指向棚外远处一片无人山崖。
器物旁边,站着两人。
一人正是朱元璋,他身着常服,手指用力地敲打着那冰冷的炮身,目光灼灼,如同打量着一件绝世珍宝,又像是在审视一个可能的陷阱。
另一人,则是个极其扎眼的和尚。
此僧约莫四十上下年纪,头皮青渗,却穿着一件浆洗得发白、打满补丁的百衲衣,脖颈上挂着一串硕大的、不知是何种材质的暗沉念珠。
他面容枯瘦,一双眼睛却亮得惊人,透着一种狂热的、近乎痴迷的光芒。
他此刻正手舞足蹈,指着大炮,唾沫横飞:
“阿弥陀佛!朱大帅明鉴!贫僧道衍,岂敢妄语?此炮非是凡铁,乃贫僧融汇古今秘法,采地心炎晶之粉,合以庚金之精,再以无上佛法加持七七四十九日方成!内填特制‘霹雳火药’,一炮之威,足以开山裂石,涤荡妖氛!区区灰瞳秽物,不过是土鸡瓦狗耳!”
刘伯温的目光瞬间被那名叫“道衍”的和尚吸引。
他悄然运转师门所传的望气之术,却见对方周身气息混混沌沌,似有佛门禅意,又隐现兵家煞气,更有一丝极其隐晦、难以捉摸的机巧变幻之感,竟让他一时难以看透深浅!
而此时,朱元璋也看到了刘伯温,脸上闪过一丝喜色:“伯温先生回来了?来得正好!快来看看这和尚捣鼓出的大家伙!若是真的,咱大明儿郎以后就不用拿人命去填那些鬼东西了!”
刘伯温快步上前,先是对朱元璋行礼,然后目光扫过那尊“洪武大炮”,最后定格在道衍和尚身上,沉声道:“大帅,此事关乎重大,须得谨慎。大师方才所言‘霹雳火药’、‘佛法加持’,不知可否详述其原理?威力究竟几何,还需实证方可。”
道衍和尚见到刘伯温,眼中精光一闪,双手合十,笑道:“这位想必就是名满江淮的刘基刘伯温先生了?久仰久仰!先生所言极是,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便知!大帅,贫僧请试炮!”
朱元璋大手一挥:“准!就在那边山崖试!若是真的,和尚你便是咱大明首功!若是假的……”
他冷哼了一声,未尽之意不言自明。
众人移步至匠作营外的试射场。
兵士们按照道衍的指挥,小心翼翼地将一份用油纸包裹严实的火药填入炮膛,再用工具将一个沉重的石质炮弹夯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