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守护大阵的光辉依旧笼罩东南,但维持它的代价,如同不断流淌的鲜血,持续消耗着三大帝国的元气。
东海诡雾虽分兵深渊,减轻了正面压力,但其主根依旧盘踞于沉寂神殿,如同附骨之疽,不断侵蚀着大阵的能量,寻找着可能的缝隙。
三大帝王虽暂时联手,但彼此间的猜忌与对未来的谋划,从未停止。
然而,就在所有人的目光都被东海剧变与深渊异动所吸引之际,在神州浩土的极南之地,一场不同于任何已知势力崛起方式的变革,正在悄无声息却又坚定地进行着。
南疆两广,苍梧郡。
此地山峦叠嶂,江河纵横,气候湿热,瘴疠弥漫,遍布着诸多未曾开化的百越部落,历来被中原视为化外瘴疠之乡,统治薄弱。
无论是雄踞中原的李唐,还是虎视东南的朱明,亦或是远在西陲的强秦,都尚未将触角真正深入至此地核心。
然而,在这片被视为蛮荒的土地上,一座并不起眼、却规划严整、军民和睦的新兴城池——“昭烈城”,已然在漓水与郁水交汇处悄然屹立。
城虽不大,但城墙坚固,田亩井然,市集虽不繁华却秩序井然。
城中军民,既有面容朴实、带着中原口音的流民,也有皮肤黝黑、身着斑斓服饰的越人,彼此相处竟颇为融洽。
一股坚韧不拔、隐忍待发的勃勃生机,在这南疆湿热的风中孕育。
城中心,一座简朴却威严的府衙内。
一人端坐主位,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两耳垂肩,双手过膝,虽衣着简朴,却自有一股仁德宽厚、令人心折的气度。
正是于天道异变、群雄并起之初,便悄然潜入南疆,避开了中原初期最惨烈混战的刘备。
其下,左侧一人,羽扇纶巾,面如冠玉,眼神清澈睿智,仿佛能洞彻世间一切虚妄,正是诸葛亮。
右侧,则立着两位威风凛凛、煞气内敛的熊虎之将,一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乃是关羽;
另一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正是张飞。
“大哥!”张飞声若洪钟,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
“探马来报,中原那帮人为了几个鼎打得头破血流,现在又被东海那鬼雾气搞得焦头烂额,根本顾不上咱们这边!咱们正好趁机加快发展,把这片地盘彻底消化掉!”
关羽丹凤眼微眯,抚须道:
“三弟所言不无道理。
然,东海之祸,关乎神州存亡,我等亦不可完全置身事外。
且,据云长观察,南疆之地,看似平静,实则暗藏凶险。
西面,那霸王项羽已整合云南,其势日盛,恐非安分之辈;
东面,大明虽被牵制,然其势大,迟早会注意到我等;更有那深山老林之中的百越大部,尚未完全归心。”
刘备微微颔首,目光温和却坚定:“二弟、三弟稍安勿躁。孔明,依你之见,当下我等当如何行事?”
诸葛亮轻摇羽扇,从容不迫:
“主公,亮夜观天象,神州气运因九鼎与东海之变而剧烈动荡,此正乃潜龙腾渊之机。然,潜龙勿用,阳气潜藏。我等当下之要务,非是急于争锋,而是固本培元,静待天时。”
他走到一幅精心绘制的南疆地图前,指点道:
“其一,继续推行仁政,招抚流亡,与百越诸部盟誓,授以农耕、医药之法,使其真心归附,将苍梧、郁林、合浦等郡连成一片,建成稳固根基。此乃‘人和’。”
“其二,”他手指向南方浩瀚的南海,
“据越人古老传说,南海深处,有珊瑚龙宫之遗迹,乃上古水族龙神别府,或许蕴藏着不亚于九鼎的机缘,亦可能与那东海诡雾有所关联。可遣熟悉水性的精锐,暗中探寻。此乃‘地利’。”
“其三,”诸葛亮目光变得深邃,
“密切关注中原与东海战局。李世民、嬴政、朱元璋皆乃不世出之雄主,他们联手布下神州壁垒,虽暂阻诡雾,然其内部矛盾不可调和。待其与诡雾两败俱伤,或出现重大变局之时,便是我等秉承汉室正统,高举义旗,北上中原,匡扶社稷之‘天时’!”
刘备闻言,眼中闪过睿智的光芒,沉声道:
“善!便依孔明之策。云长,整军经武,安抚地方之事,由你总揽。翼德,遴选精锐,组建‘无当前部’,同时负责与百越各部的联络与威慑。孔明,统筹全局,探寻龙宫之事,亦由你安排。”
“臣等领命!”关羽、张飞、诸葛亮齐声应道。
在刘备势力的精心经营下,昭烈城及其辐射的区域,如同一块被精心打磨的璞玉,在南疆悄然生辉。
他们不事张扬,不与周边势力轻易冲突,反而广施仁德,调解部落纠纷,引进中原先进技术,使得越来越多的流民与越人部落前来归附,势力如同润物细无声的春雨,稳步而扎实地扩张着。
这一日,诸葛亮于城主府密室中,以七星灯布下阵法,辅以得自某处上古遗迹的残缺河图洛书,再次推演天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